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连海秘筹:田氏聚民筑国基

东汉建宁元年(168年)秋,辽东连海郡(原沓县,田家迁址后自改称)的风里,除了海咸味,还多了夯土与铁器的气息。城外,数千工人正挥舞着夯锤,将黄泥与碎石层层压实,新筑的城墙刚冒出地面三尺,按这进度,每年仅能增高一丈——可田氏家族的中堂内,家主田况却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计划。

中堂内,檀香压不住众人的紧张。掌房脉的田襄(119年生,字公辅)鬓角冒汗,手中的茶盏晃得茶水溢出;文脉的田裕(122年生,字叔厚)推了推额前的发,眼神满是难以置信;武脉的田岩握紧了腰间佩剑,眉头拧成一团。其余家族成员更是交头接耳,声音里藏着惶恐。

田况坐在主位,手指重重敲了敲案上的舆图,玄色锦袍下的身躯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城墙十年内必须完工,可按现在的进度,太慢!老夫决定,连海郡一年内,人口必须达到三百万——且必须是家事清白、有青壮的人家。住宅区按三层规划,分上中下三户,满足不同人家的需求。”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曲部与城防军,最少要扩到三十万——三万水军守沓津港与连海湾船坞,十八万城防军驻三关与城墙,三万骑军练马场,三万刀盾军守瓮城,三万弓弩军布敌台。从今日起,家族所有有职务者,分赴大汉十三州,招收流民!”

“父亲!”田岩率先开口,声音带着急虑,“这……这怎么可能?一年内三百万人口,三十万军队,朝廷若是知道,定会说我们谋反!”

“谋反?”田况冷笑一声,手指点向舆图上洛阳的方向,“皇帝才十二岁,登基不足一年,朝堂刚经历窦武、陈蕃之变,宦官与朝臣还在争权,至少五年内,他们顾不上我们!我们加快进度,趁这乱局,把连海郡建成铁桶!”他放缓语气,眼中多了几分恳切,“如今世道差,各州流民遍地,各大世家把百姓当奴隶使唤,可我们不一样——我们给他们户籍、土地、活路,他们定会来!”

“二哥说得对!”田裕立刻附和,往前站了一步,“只要我们立下规矩:在连海郡工作满三年,便可入本地户籍,分一百亩良田;满十年,田家包其一家吃穿用度。这样的条件,流民没有理由拒绝!”

田襄看着弟弟们坚定的模样,又想起藏在深宅中的田政(田岩与林清之子,龙纹持有者),终于点头:“好,掌房脉听令!我们会全力配合,确保招民、建宅的事不出差错!”

众人见三位核心长辈达成一致,纷纷拱手应道:“愿听家主号令!”

次日天未亮,连海郡便动了起来。田襄作为掌房脉主事,第一件事便是下令废弃原沓县的旧盐田——那些用混卤法煎盐的盐灶被推倒,竹制滤器被劈成柴薪,甚至连田家往年囤积的盐铁,也不再对外交易。消息传出去,辽东各郡都议论:“田家是真没落了,连盐铁生意都做不下去了!”公孙府的下人将此事报给公孙康(125年生,辽东属国长史),公孙康只嗤笑一声:“田况老糊涂了。”

与此同时,连海郡的消息被彻底封锁——往来的商队被挡在三关之外,港口只许田家的渡船通行,外围的工人们都被要求签署保密契约,泄露消息者立斩。

田况则把精力放在了武脉建设上。他让人在已招收的流民中,筛选出两万多个6到10岁、根骨不错的孩子,集中在盖州关附近的营地。每日清晨,孩子们穿着统一的粗布短打,跟着田岩麾下的将校练扎马步、握木剑,田况常亲自去营地查看,握着一个孩子的胳膊,感受他的力量,眼中满是期许:“这些孩子,是田家未来的武脉根基。”

田裕的文脉也没闲着。他挑选出两百多名识字的族人,分成十三队,分别派往青州、冀州、徐州等流民集中的州郡。每队都带着田家的契约文书,在流民聚集的破庙、驿站外宣讲:“连海郡招民!只要家事清白、有路引、户籍可查,签了契约,就给吃的、给住处!满三年分地,满十年包吃穿!”

流民们起初不信,可当第一批跟着田家族人回到连海郡的人,真的分到了粗米和临时住处,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沓津港的渡船从每日三趟增至十二趟,每趟载两千人左右,一年多下来,竟收纳了近六十万流民。

城内,分工井然有序:女性流民跟着田家的农妇学习开垦荒地,复州河沿岸的八百万亩良田渐渐有了雏形;男性流民则被编入筑城队,推着土车、扛着石料,将十丈高的夯土城墙一点点往上筑;有手艺的流民被分到铁匠铺、木工房,打造兵器与农具。

中堂后的三才阵主宅,也渐渐显露出轮廓——内城按“天、地、人”三才布局,主宅居中,两侧是族亲与护卫的居所,地下还挖了防潮的粮仓与兵器库。林清(152年生,田岩妻)每日除了照料田政,还会去流民的住处查看,教女人们缝补衣物,确保孩子们不生病——她知道,这些流民是田家的根基,唯有善待他们,连海郡才能真正安稳。

这日傍晚,田况站在未完工的城墙上,望着下方灯火渐起的居住区,田岩与田裕站在他身旁。“父亲,按现在的进度,一年内三百万人口虽难,但两百万不成问题。”田岩低声道。

田裕补充:“青州、徐州的流民还在往这赶,文书统计,已有一百八十万流民签约,再过半年,就能突破两百万。”

田况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大海,声音低沉却坚定:“连海郡的未来,不是郡,也不是州,是能自给自足的国中国。等城墙筑好,军队练强,就算朝廷或公孙家来,我们也能守住——守住这里,就是守住政儿,守住田家的未来。”

海风吹起他的衣袍,远处的沓津港传来渡船归航的钟声,连海郡的夜,虽静谧,却藏着一股即将喷薄的力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