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碓石口关隘。
王贲风尘仆仆赶回驻地,当即向赢牧详述咸阳近况。
王家既已选定赢牧为主,自当竭力助他问鼎东宫。
“自实田制?”
听罢王贲禀报,赢牧摇头失笑。
“这位兄长未免太过天真。”
此制虽为史上首次承认土地私有权,堪称革新之举,却注定与封建王朝水土不服。
表面看是护佑黎民,实则默许豪强盘剥。
长此以往,赋税压顶的百姓终将走投无路。
**!
不过眼下此制尚能推动农耕,赢牧并不急于干预。
况且若他培育的红薯得以推广,或可缓解土地兼并之弊。
至于更深层的隐患,留待日后解决也不迟。
“十八弟竟无动静?”
赢牧忽觉蹊跷——王贲所述皆为扶苏应对之策,却只字未提胡亥反应。
胡亥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无能的纨绔子弟,根本不值一提。
唯独那个赵高,倒需多加提防。
“没有。
“王贲沉声答道。
“罢了,既然筑城之事已定,采煤大计也该着手准备了。
“赢牧背着手望向远方,眼底掠过一道深邃的光芒。
……
始皇诏令的效率果然惊人。
王贲刚回碓石口关隘五日,三万精壮民夫便押送着粮草辎重抵达关隘。
这些选自全国各地的青壮汉子,听闻朝廷开出的优厚条件后,个个争相报名。
如今四海归一,迁徙新地也不算背弃祖宗基业。
况且陛下允诺的封赏实在诱人,治栗内史自然优先挑选这些既能筑城挖煤,又能随时征调御敌的退伍秦卒。
赢牧亲自巡视了这批未来的煤城子民,特意叮嘱左庶长梁永好生安置。
“启禀安国君,移民已全部安顿妥当。”
梁永抹着满头的汗珠进帐复命。
这位沙场老将打仗是把好手,料理民生却让他忙得脚不沾地,光是安排三万人住处就耗去整日工夫。
“传令明日开工采煤。
“赢牧望着渐暗的天色吩咐道,”养精蓄锐一整夜,正好干活。”
“末将这就去办!”梁永抱拳欲退。
“且慢。
“赢牧忽又唤住他,指着碓石口布防图蹙眉道,”还缺个存放煤炭的大仓。”
“哎呀!”梁永猛拍脑门,”末将正要说这事呢!”
“原来如此!”注意到赢牧脸上的不解,梁永继续解释:”碓石口关后面有个大山洞,面积很宽敞,末将建议可以把采出来的煤先存在洞里,再安排精锐士兵看守。
“
“洞里的条件如何?”
“安国君无需担心,位置较高,十分干爽!”梁永回答。
“甚好,就按你说的办,把山洞改作仓库使用。
“
“但要切记,仓库周围绝对禁止出现任何火星!”
“遵命!”
……
次日清晨,三万名劳役用过早饭便集结在碓石口关外。
赢牧亲自率领五千精兵护送他们来到露天煤矿所在地。
“咦?这些黑乎乎的石头是什么?”
“老兄你来前都不问问?这叫煤炭,据说比木炭好使得多!”
“没错!咱们就是来挖这个宝贝的!”
……
望着议论纷纷的人群,赢牧登上高处朗声道:
“诸位都看见了,这黑色矿石便是煤炭!”
“从今往后,开采煤炭就是你们在煤城的营生!”
“现在所有人先在我身后这片空地搭建临时住所,这里就是你们今后的家园!”
安排妥当后,赢牧将记载采矿要诀的竹简交给梁永副将姜桓。
“姜将军,此地便全权托付给你了。
“
“煤炭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矿工们的安危同样重要。
“
姜桓神色郑重地接过竹简。
“安国君放心,末将必当尽心竭力为大秦开采更多煤炭!”
“好样的!”赢牧赞许地拍了拍姜桓的肩膀。
选择姜桓主持采矿事务,是因赢牧在多次接触中发现,这位武将不仅骁勇善战,更兼具治世之才,日后定能成为煤城的中流砥柱。
交代完矿场事宜,赢牧返回了碓石口关隘。
随着采煤事务步入正轨,赢牧开始专注照看温室里的红薯。
距播种已过七日,温室内嫩绿的红薯苗破土而出。
按照赢牧的指示,值守士兵每日定时揭开顶棚皮革,让幼苗接受日照。
“明日去找些新鲜马粪,混上草木灰施在幼苗周围。
“
阴山脚下的土地贫瘠,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氮磷钾养分。
动物粪便富含氮磷养分,草木灰则含有丰富的钾元素。
将这两种肥料施在红薯秧苗周围,能有效促进植株茁壮成长。
处理完农事,赢牧返回中军大帐。
此刻他心中还盘桓着另一桩紧要事务……
此番匈奴进犯大秦边境,根源在于阴山草原遭遇罕见旱情。
枯死的牧草迫使以游牧为生的匈奴人南下劫掠九原郡村镇。
要在此处营建煤城,首要解决水源难题。
阴山脚下并无大型河流,但百里之外的九原郡境内流淌着黄河。
丰水季节时,黄河支流曾漫至碓石口一带。
“须设法令黄河之水无论旱涝皆能通达碓石口。”
凝视舆图的赢牧陷入深思。
倏忽间——
“来人!速请王贲将军!”
治水非赢牧所长,但王贲对此颇有心得。
当年攻灭魏国时,此人效仿武安君白起水淹大梁之策,一举攻破魏都。
“君上。”
王贲闻讯即刻入帐。
“将军,本君有事相询。”
赢牧开门见山道:”煤城周遭缺水,拟引百里外黄河水至此,将军可有良策?”
“引水?”
王贲闻言愕然。
“此等水利工程当请教蜀郡太守李冰,那老儿最擅此道。”
“李冰?”赢牧眉峰微蹙,”将军当年水淹大梁……”
“说来惭愧,末将不过是效仿武安君故智,于水利实乃门外汉。”
赢牧恍然,原以为王贲深谙治水之道。
“依末将拙见,引水需开渠。
直接掘开黄河堤坝,再疏浚河道即可!”
话音刚落便遭赢牧厉目相向。
“荒唐!若决堤引水,汛期来临之际,碓石关与煤城岂不化为 ** !”
“这个……”王贲讪笑着抓挠鬓角,”末将信口胡言罢了……”
“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
王贲的一番话让赢牧眼前一亮。
虽然彻底挖开黄河堤坝行不通,但可以先建一道水闸,雨季时关闭闸门,旱季再打开泄洪。
赢牧嘴角微扬,立刻下令:”王将军,速拟奏章呈报父皇,请调李冰太守前来。”
修筑水闸非他所长,必须请专家出马。
“末将遵命!”王贲领命退出大帐。
……
日落时分,碓石口新到一批工匠民夫,都是治粟内史征调来修建煤城的。
赢牧设宴款待众人,席间向一位白发老匠询问道:”萧先生,此城能否按我的构想建成?”
这位名叫萧晋的建筑名家放下酒盏,郑重行礼:”安国君的规划令人叹服!”
从业数十载,萧晋见识过六国各式建筑,却仍被赢牧提出的排水系统、双向车道等设计所震撼。
“老朽年事已高,城内建设尚可胜任,但勘察城墙地基……”萧晋抚着膝盖为难道,”若蒙允许,想唤犬子前来协助。”
“准了。
“赢牧爽快答应,随即追问,”莫非令郎身有官职?”
“犬子萧何,现任沛县主吏掾,依秦律不得擅离。”
“萧何?!”赢牧瞳孔骤然收缩——这竟是助刘邦夺天下的汉相之父!
萧晋困惑地望着失态的贵公子:”安国君认识这小吏?”
“先生尽管写信给萧何,陛下那边由我去说。
“赢牧嘴角含笑,已下定决心要将萧何留在煤城。
他思绪飘远,汉初三杰的另两位身影也在脑海中浮现。
或许该寻个机会,将这几位人才尽数招揽…
待萧晋离去,赢牧即刻修书遣快马送往咸阳。
始皇嬴政收到请求后当即应允,并下诏特许赢牧可自行调遣与煤城建设相关的所有人员,各地官员必须全力配合。
沛县县府内,萧何捧着父亲的书信陷入沉思。
这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精通典籍律法,却只能在小小县衙担任主吏掾。
年过三十仍壮志难酬,最终他决定辞官北上:”与其在此蹉跎岁月,不如前往边关。
若能结识安国君赢牧,或许能一展抱负。
“
半月后,风尘仆仆的萧何抵达碓石口关隘。
此时的煤城建设已初具规模。
议事厅内,赢牧正听取梁永汇报,忽见萧晋领着一位相貌相似的年轻人入内。
“拜见安国君,梁将军。
这是犬子萧何。
“
“小人拜见安国君!梁将军!”萧何恭敬行礼,没想到能如此顺利地面见这位风云人物。
赢牧起身端详:”你就是萧何?”
“正是在下。
“萧何谨慎应答。
“梁将军,备些酒菜,我要为萧先生接风。
“见到这位青史留名的贤才,赢牧欣喜非常。
想到后世那个由市井之徒建立的新朝,他暗自发誓绝不让历史重演。
“**国君!”听闻赢牧要设宴款待自己,萧何心中又惊又喜,慌忙俯身行礼。
“不必多礼,只要萧先生诚心辅佐本公子,为大秦效力即可。”
“属下愿为安国君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萧何毫不犹豫地表露忠心。
赢牧闻言,暗自感叹。
此人果然机敏,只言效忠自己,却避谈大秦……
“好了,你们父子先退下吧,我与梁将军尚有要事商议。”
“诺!”
待萧何父子离开大帐,梁永面露疑惑,低声问道:
“安国君似乎对此人颇为器重?末将从未听闻萧何之名,不知他有何过人之处?”
赢牧淡然一笑:“将军莫急,日后自会知晓此人之才。”
……
帐外,萧何仍觉方才之事恍若梦境。
“父亲,那位真是大秦的安国君?”他略带迟疑地望向萧晋。
“傻孩子,岂能有假?”萧晋眼中满是欣慰。
他万万没想到,儿子竟能得安国君如此青睐。
“我儿,安国君如此赏识你,定要竭尽所能辅佐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