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第一节:破壁之光

“启明3.0”的研发如同一场在微观宇宙中的长征,每一步都踏在未知与技术极限的边缘。李维团队提出的异构集成与近存计算深度融合的架构,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让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甚至不同工作原理的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在三维空间中和睦共处并高效协同。

最大的拦路虎是“热”。3D堆叠使得计算密度呈指数级增长,热量积聚成为致命问题。传统的风冷甚至水冷都已接近效能极限。

“散热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王工指着仿真软件里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代表高温区域),“堆叠层数超过五层,热点温度就会超标,可靠性无法保证。”

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更复杂的微流道设计、新型相变导热材料、甚至极端到考虑引入微型的热电制冷元件,但效果都不理想,要么成本高昂,要么可靠性存疑。

就在项目似乎陷入僵局时,李维将自己关在实验室整整两天。当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拿着几张写满了复杂公式和草图的白纸。

“我们或许一直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式。”李维的声音带着疲惫,但眼睛亮得惊人,“我们总想着如何把产生的热量更快地‘送走’。为什么不想着,从源头上减少热量的产生,或者……换一种方式来处理计算本身?”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在存储单元(HBM)与计算核心之间的数据通路上,引入一层极薄的、基于新型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智能热管理兼信号中继层”。

这一层不仅承担传统硅通孔(TSV)的电互连功能,其特殊的材料特性还能根据局部温度动态调节其晶格结构,在高温区主动增强热扩散效率(类似一个微型的、自适应的“热泵”)。更关键的是,李维设计让这一层集成大量超微型的、模拟人脑突触工作原理的忆阻器(Memristor)单元。

“这些忆阻器单元,不参与主计算,而是负责对流入计算核心的数据流进行预分类和稀疏化处理。”李维解释道,“它们能耗极低,但能提前过滤掉大量无效或冗余计算,从源头上降低核心单元的运算负载和发热。同时,它们本身产生的热量,可以被智能热管理层高效吸收扩散。”

这个将热管理、信号互连、预处理功能三维一体化的设计,瞬间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它不再是简单的堆叠,而是一种真正的、功能性的融合。

理论计算和初步仿真结果令人振奋!这种设计有望将堆叠芯片的峰值温度降低20%以上,同时还能提升有效计算效率。

“这……这简直是魔法!”刘工看着仿真结果,难以置信。

“不,这是物理和工程的结合。”李维冷静地纠正,“但这需要材料学、工艺学的极限突破。我们需要立刻与国内顶尖的材料研究所和半导体设备厂成立联合攻关组。”

一个新的、更加艰难的攻关战役打响了。但这一次,团队眼中充满了希望的光芒。他们正在打破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壁垒,更是思维的壁垒。

第二节:边缘的烽火

就在“启明3.0”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突飞猛进之时,“启明”生态的另一个重要战场——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基于“启明2.0”精简优化而来的“启明·Edge”系列芯片,凭借其极致的能效比和强大的本地AI处理能力,迅速在多个领域打开了局面。

自动驾驶领域,多家顶级车厂宣布下一代智能驾驶平台将采用“启明·Edge”芯片,其超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完美契合了实时感知与决策的需求。

工业物联网领域,成千上万的智能机器人、质量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终端开始搭载“启明·Edge”,在工厂车间里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智能化。

甚至消费电子领域,一些高端AR/VR设备、智能家居中枢也开始尝试采用,为用户提供更沉浸、更智能的体验。

边缘计算的燎原之势,其意义甚至不亚于数据中心的成功。它意味着“启明”生态从云端落地,深入到了物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触达到了海量的数据和场景,构建起一个从云到端的完整算力闭环。

然而,这片蓝海也迅速引起了巨头们的警惕。泰坦公司(Titan)及其主导的NAICA联盟,迅速调整策略,将其技术方案进行裁剪和优化,以近乎成本价甚至补贴的方式,疯狂抢占边缘市场,尤其是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这两个战略高地。

一场惨烈的价格战和标准割据战在边缘端打响。

恒崭科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启明·Edge”芯片性能优异,但研发成本和先进制程导致其价格无法像对手那样无底线下探。

“我们不能陷入单纯的价格战泥潭。”在边缘业务部的战略会议上,李维定下了基调,“我们的优势在于性能、能效和开放的生态。我们要打价值战,打差异化战争。”

他提出了新的策略:“第一,针对自动驾驶,推出‘安全核’概念,将最高安全等级(ASIL-D)的功能隔离到独立的硬件单元,并提供经过认证的完整软件栈,主打‘绝对安全’,这是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第二,针对工业领域,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开发行业专用的算法固化IP,提供‘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降低客户开发门槛。第三,开放‘启明·Edge’的底层接口,鼓励中小开发者针对长尾市场进行创新,我们提供支持,积少成多,形成生态壁垒。”

同时,恒崭科技宣布与国内多家车企和工业巨头成立“智能边缘计算联合实验室”,共同定义未来需求,共享研发成果。

这套组合拳精准地打在了对手的软肋上。泰坦的封闭生态在需要高度定制化和快速迭代的边缘场景下,显得笨重而迟缓。许多车企和工业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技术自主性和成本长期可控的考虑,开始更加倾向于选择开放的“启明”生态。

边缘的烽火,燃烧得更加炽烈,但恒崭科技已经站稳了脚跟,并开始逐步扩大优势。

第三节:漩涡深处的反击

顾千帆利用合规性调查发起的骚扰战,在全球多个市场给恒崭科技带来了不少麻烦。然而,李维部署的反击,也开始显现出效果。

由顶尖律师、游说专家、前政府官员组成的国际合规团队,展现出强大的专业能力。他们不再被动回应,而是主动出击。

在北美,他们聘请的律所直接对那家发起调查的州消费者保护机构提起了行政诉讼,指控其调查程序存在瑕疵,且涉嫌受到不当外部影响,要求其公开调查背后的所有通讯记录和资金来源。此举极其强硬,直接将对方逼到了墙角。

在欧洲,恒崭科技主动发布的、由国际顶尖审计机构出具的合规报告,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泛投放于各大媒体和智库。报告详尽证明了“启明”芯片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不仅完全符合甚至超越了GDPR的要求。同时,团队积极与欧盟官员和议员沟通,阐述开放架构对欧洲技术主权和数字经济的积极意义,巧妙地将话题从“合规”引向“合作与发展”。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于阴影处。

老猫团队和国家工作组通力合作,成功追踪并核实了星穹资本通过多个基金会向那些发起调查的机构、以及煽风点火的NGO输送资金的复杂链条。这些证据并没有被直接公开,而是被“精准地”泄露给了泰坦公司(Titan)的竞争对手、以及几家以揭露资本黑幕闻名的国际调查媒体。

一时间,西方舆论场风云突变。

大量报道开始质疑这些所谓“合规调查”背后的动机纯正性,揭露星穹资本如何利用“环保”、“人权”、“隐私”等旗号作为商业攻击的武器。《是保护消费者,还是扼杀竞争?》、《星穹资本:隐藏在道德面具下的贪婪巨鳄》等重磅调查文章接连出炉,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监管关注。

火,终于烧回了顾千帆自己身上。

星穹资本陷入了巨大的舆论被动,其投资的多家公司股价受到牵连下跌。一些原本被其煽动利用的机构和NGO,为了自保,也开始悄然与星穹资本切割,甚至反水爆料。

顾千帆试图用规则和舆论的漩涡困住李维,却最终发现自己才是越陷越深的那一个。恒崭科技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通过这次高压测试,进一步完善了其全球合规体系,提升了品牌信任度,甚至赢得了部分原本中立的机构和民众的同情与支持。

“混蛋!”顾千帆在办公室里砸碎了心爱的水晶杯,面目狰狞。他感觉自己每一次出拳,都像是打在了覆盖着最强装甲的弹簧上,作用力加倍地反弹回来,让自己遍体鳞伤。

挫败感和愤怒几乎吞噬了他。他盯着世界地图上那个代表中国的区域,眼中充满了血丝和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

“李维……恒崭……这是你们逼我的……”他喘着粗气,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地图上的另一个区域——一个政局不稳、军阀割据、但拥有着某种关键稀土矿产资源的地区。

一个更加黑暗、更加危险的计划,在他扭曲的心中成形。他决定,不再拘泥于商业规则甚至法律界限,他要从物理上,扼住恒崭科技的咽喉。

燎原之势已起,但最黑暗的风暴,却也即将来临。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