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灶膛里的火星子彻底灭了,院里只剩下清晨的凉气。昨天那场闹剧留下的痕迹,已经被周承安用一桶井水冲洗干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牛车停在院中,车斗里换上了新编的竹筐,比之前那个大了整整一圈,竹篾泛着青光,编得细密结实。

十个深褐色的陶瓮被小心翼翼地码进筐里,瓮与瓮之间塞满了稻草,防止路上颠簸磕碰。

“娘,我们能去吗?”周梅拉着沈棠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望着车上的坛子。

“不行。”沈棠给她和周明一人塞了个热乎的杂粮饼,“你们去王大叔家,帮着喂鸡。回来娘给你们买桂花糖。”

打发走两个孩子,沈棠最后检查了一遍泥封,才搭着周承安的手上了牛车。

周承安一言不发地甩动缰绳,牛车“吱呀”一声,缓缓驶出院门。

到了镇东头,老远就看见了张掌柜那“德源货栈”的招牌,三间门脸,进出的客人络绎不绝,比集市上任何一个摊子都气派。

一个伙计看见牛车,连忙迎上来:“是沈姑娘吧?掌柜的在里头候着呢。”

沈棠跳下车,周承安则开始往下卸货。

张掌柜从柜台后头绕出来,脸上堆着笑,却不像在集市上那般热络。

“沈姑娘来了,一路辛苦。”他没看坛子,反倒引着沈棠往旁边走了几步,压低了声音,“我这儿……听说了点风声。”

沈棠的手指在袖口里蜷了蜷。

“听说,您这腌菜,昨天在村里出了点岔子?吃坏了孩子?”张掌柜的八字胡抖了抖,脸上是恰到好处的为难,“沈姑娘,您知道,我这是开门做生意,最重名声。您这货……”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这样吧,咱们的约定还算数。不过这价钱,得先降一降。每坛,少三文钱。等这阵风声过去了,咱们再把价钱提回来,您看如何?”

空气仿佛凝固了。

周承安搬着坛子的动作停了下来,他把沉重的陶瓮放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张掌柜,”沈棠开了口,声音平平的,听不出喜怒,“风声是别人的嘴,腌菜是我自己的手艺。昨天的事,是有人眼红,故意设的局,我们村的张大伯亲眼所见,可以作证。”

她走到牛车边,从筐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样品坛,这是她特意带来的。

她撬开泥封,一股酸甜又带着微辣的香气瞬间散开,旁边的几个顾客都忍不住探头张望。

“我的腌菜值什么价,我心里有数。您给的定金,白纸黑字写着价钱。”她用竹夹夹出一片透亮的辣白菜,“您是生意人,应该懂诚信两个字怎么写。”

张掌柜的脸色有些挂不住了,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温温顺顺的乡下女人,话里竟也带着刺。

“话是这么说,可万一……”

他话没说完,旁边忽然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

“这味儿,倒是有趣。”

一个穿着靛青色长衫,看起来三十出头的男人不知何时站到了旁边。他身后跟着的,正是醉仙楼的伙计。

男人走到沈棠的摊子前,也不客气,直接伸手拈起那片辣白菜,放进嘴里。

他眼睛先是一亮,随即细细品了品,点了点头。

“辣得爽口,甜得不腻,后头还有股果香。好菜!”他看向沈-棠,“姑娘,你这菜,可还有别的?”

“有蜜枣萝卜和糖蒜。”

“都给我尝尝。”

沈棠又给他各夹了一块。

男人每样都尝了,最后把目光落在那十个大瓮上:“这些,都是你的?”

“是。”

“张掌柜不要,我要了。”男人从袖子里摸出一锭银子,扔在车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十坛,我全收了。以后你每月能匀出多少,都送我醉仙楼来。价钱,比你跟德源货栈定的,每坛再高五文。”

这下,不光是张掌柜,连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愣住了。

醉仙楼的刘老板,那可是镇上有名的挑剔主儿,多少人想把东西供进他那楼里都找不到门路。

张掌柜的脸彻底黑了。他本想拿捏一下沈棠,压压价,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刘老板,直接把他的财路给截了。

“刘老板!这……这是我们先说好的!”他急了。

“说好了?”刘老板瞥了他一眼,冷笑一声,“我只听见你要压人家的价。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他转向沈棠,态度温和了许多:“姑娘,意下如何?”

沈棠看着那锭银子,又看了看脸色铁青的张掌柜。

她把醉仙楼刘老板那锭银子推了回去,然后从自己怀里,摸出张掌柜给的那五钱定金,放在了车板上。

“张掌柜,定金还您。咱们的生意,就此作罢。”

她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接着,她才对刘老板福了福身子:“多谢刘老板赏识。这十坛您先拿去,往后每月二十坛,我准时送到。至于价钱,就按您说的办。”

周承安一句话没说,默默地把地上的坛子又搬回车上,然后把牛车赶到了醉仙楼的后门。

德源货栈门口,张掌柜拿着那五钱银子,手心里全是冷汗。他看着那辆载满了他错过的财富和名声的牛车,消失在街角,肠子都悔青了。

从醉仙楼出来,沈棠的钱袋沉甸甸的。

刘老板爽快,当场就结了这批货的钱,还另外付了下个月的定金。

走在镇上的青石板路上,周承安第一次主动开了口,声音里带着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情绪。

“你不怕他真是骗你的?”

“不怕。”沈棠晃了晃手里的钱袋,铜板和碎银撞在一起,声音清脆好听,“他吃第一口菜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生意成了。”

她抬起头,阳光正好,晃得她眯起了眼。

“走,咱们去买猪崽。再扯二尺布,给明儿和梅儿做身新衣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