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晚风带着未褪尽的凉意,穿过苏晚房间半开的窗,吹动桌角摊开的物理练习册。台灯的光晕里,她盯着一道电磁学压轴题,笔尖悬在草稿纸上迟迟落不下去,桌角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的“林辰”两个字,像一颗投入温水的糖,瞬间化开了她心头的烦躁。
“喂?”苏晚接起电话,声音里带着点刚被难题困住的闷意。
“还在跟物理较劲呢?”林辰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电流特有的轻微杂音,却格外清晰。他总能猜中她的状态,就像知道她每天晚自习后会绕远路买校门口的烤红薯,知道她解不出题时会无意识咬笔杆,知道她此刻正对着那道让全班都头疼的压轴题皱眉头。
苏晚“嗯”了一声,把椅子往后挪了挪,对着电话那头抱怨:“第三问的磁场方向我总搞反,画图改了三次,答案还是不对。”书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杯壁凝着水珠,像她此刻乱乱的心绪。距离高考只剩不到两个月,教室里的倒计时牌每天都在减少数字,黑板上的公式写了又擦,练习册堆得比课本还高,连课间的喧闹都轻了几分,每个人都在埋头往前冲,生怕一步慢,就错过了想去的远方。
“你先别急,”林辰的声音很稳,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你把题目里的电流方向再读一遍,左手定则要注意四指和电流方向一致,磁场穿过掌心——对,你上次是不是把掌心朝向搞反了?”
苏晚低头看题目,指尖划过“垂直纸面向外”几个字,突然恍然大悟:“啊!我刚才把磁场方向记反了,难怪受力分析一直错。”她赶紧拿起笔,按照林辰说的步骤重新画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刚才阻塞的思路突然通了,就像被人拨开了眼前的迷雾。
“就说你是太急了,”林辰轻笑了一声,“你每次遇到难题就慌,其实静下心来拆步骤,都没那么难。”他的笑声透过听筒传来,苏晚好像能想象到他此刻的样子——大概是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和她一样的复习资料,手指可能还夹着一支笔,眼神专注又带着点无奈,就像上次在图书馆,她对着一道数学题愁眉苦脸,他也是这样,先笑她两句,再耐心给她讲题。
那时候还是高二,他们的座位隔着一条过道。一次数学小测,苏晚有道题卡了很久,交卷时急得差点哭出来。午休时林辰把一张写满解题步骤的纸条塞给她,字迹工整,还在关键步骤旁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写着“下次别慌,你比这道题厉害”。从那以后,他们就成了复习时的“战友”,每天一起讨论难题,分享笔记,晚自习后一起走一段路,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聊着各自想去的大学,聊着未来的样子。
“对了,你今天化学考得怎么样?”苏晚问。林辰的化学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几,而她的化学却总是拖后腿,上次模拟考,她的化学选择题错了一半,还是林辰帮她整理了易错知识点,让她每天早读时背十分钟。
“还行,”林辰的声音顿了顿,“不过最后一道实验题有点坑,你明天做的时候要注意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步骤,别像上次一样漏了先将导管浸入水中。”他总是这样,不管考得怎么样,最先想到的都是提醒她要注意的地方。
苏晚拿起笔,在化学笔记本上写下“实验题:气密性检查”,旁边画了个小圈做标记:“知道啦,你上次跟我说过,我这次肯定不会忘。”她想起上周六,他们约在学校附近的书店复习,她对着化学方程式发呆,林辰拿过她的笔记本,把常见的反应类型列出来,一个个给她讲规律,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照在他身上,他的头发软软的,睫毛很长,那一刻,苏晚心里突然有点慌,赶紧移开视线,假装专心看笔记。
“对了,你物理的错题本整理完了吗?”林辰又问,“上次你说电场那章错得多,我把我整理的错题发给你了,你看了吗?”
“看了看了,”苏晚赶紧说,“你整理的特别详细,每个错误原因都标出来了,我昨天照着你的方法改了几道题,感觉清楚多了。”林辰的错题本是全班的“宝藏”,他不仅会写下错题和正确答案,还会分析错误原因,甚至会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很多同学都借他的错题本复印,他也从不小气,只是每次都会特意把苏晚的那份单独整理出来,标上她容易错的点。
电话那头传来翻书的声音,林辰大概是在看复习资料:“你明天早读把电场的几个公式再背一遍,特别是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还有电容的决定式,别和定义式搞混了。”
“知道啦,林老师,”苏晚故意拖长了声音,带着点撒娇的语气,“你比我们化学老师还唠叨。”
“谁让你总记混,”林辰无奈地说,“等高考完,我就不唠叨你了。”
高考完——这四个字像一个小小的约定,悬在他们心头。苏晚想去南方的城市,那里有她喜欢的大海,有一所她从小就向往的大学;而林辰想去北方,他说那里的冬天有雪,有他想读的物理系。他们聊过这件事,那天晚自习后,他们走在安静的小路上,路灯昏黄,苏晚踢着地上的小石子,小声问:“林辰,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去不同的城市?”
林辰沉默了一会儿,说:“不管去哪个城市,我们都要好好努力,争取考到自己想去的大学。而且,现在交通这么方便,想见面也不难。”他的声音很认真,苏晚抬头看他,他的眼睛在路灯下很亮,像盛着星星。
“对了,你今天有没有吃晚饭?”苏晚突然想起,刚才复习太投入,居然忘了吃晚饭。
“吃了,我妈煮了面条,”林辰说,“你呢?别又忘了吃饭,复习再急也要按时吃饭,不然胃该疼了。”上次苏晚为了赶一套模拟卷,晚饭只吃了一个面包,结果晚上胃疼得睡不着,还是林辰第二天给她带了热粥,叮嘱她一定要按时吃饭。
“我……我刚才忘了,”苏晚有点不好意思,“等会儿挂了电话我就去煮点面条。”
“嗯,别煮太烫,慢慢吃,”林辰又开始唠叨,“你胃不好,别吃太快。”
苏晚“嗯”了一声,心里暖暖的。窗外的风好像不那么凉了,台灯的光也变得更柔和,桌上的练习册好像也没那么让人头疼了。原来在忙碌的复习里,有这样一个人,会记得你容易错的题,会提醒你按时吃饭,会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力量,是一件这么温暖的事。
他们又聊了一会儿,林辰给她讲了一道数学的导数题,苏晚给他说了几个英语作文的模板,聊着聊着,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远处的路灯亮着,像散落的星星。苏晚看了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不早了,你该休息了,明天还要早起早读呢。”
“你也是,”林辰说,“别复习太晚,熬夜对效率不好。明天早上我叫你起床,别又睡过头。”
“好,”苏晚笑着说,“那晚安啦。”
“晚安,苏晚。”林辰的声音很轻,“明天见。”
挂了电话,苏晚看着屏幕上“林辰”的名字,嘴角忍不住上扬。她起身去厨房煮面条,水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热气氤氲,她想起林辰刚才说的话,想起他们一起复习的日子,想起那些一起走过的路,心里突然充满了力量。
面条煮好了,她端着碗回到书桌前,看着那道已经解出来的物理题,看着笔记本上林辰提醒她的知识点,突然觉得,高考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因为她知道,在这段紧张又忙碌的时光里,有一个人会和她一起努力,一起朝着各自的目标前进,即使以后去了不同的城市,那些一起复习的夜晚,那些温暖的叮嘱,那些小小的约定,都会成为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陪着她一直往前走。
台灯下,苏晚拿起笔,在物理练习册的扉页上写下:“林辰说,别慌,慢慢来。”然后翻开下一页,继续认真地复习起来。窗外的夜色温柔,时光慢慢流淌,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梦想、关于陪伴的故事,正在这个深夜,悄悄写进他们的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