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一、演武场露怯,谋利器破困局

章和九年秋,京营演武场上的黄土被秋风卷得漫天飞。赵宸翊穿着银甲,站在观礼台上,看着下方的攻防演练——三百名京营士兵组成方阵,手持弩箭对抗“模拟匈奴骑兵”,可弩箭射速太慢,往往刚射出一箭,“骑兵”就已冲到阵前,方阵只能靠长枪勉强抵挡,场面看得人揪心。

“殿下,这样不行啊!”鲁大锤凑到身边,手里还攥着半截断箭,“现在的弩,一个士兵一分钟只能射一箭,匈奴骑兵跑得又快,根本拦不住。上次北境雁门关,要是弩箭能快些,也不会让匈奴冲那么近。”

赵宸翊点头,指尖捏着栏杆微微发白。他刚从北境收到消息,栾提骨都侯在王庭集结了六万骑兵,还从月氏部落借了两千匹战马,开春后的互市之约,怕是一场硬仗。京营虽已整顿军纪,可武器跟不上,真要是开战,士兵们还是得用命去填。

“之前在北境,王河生说过,墨家有‘连弩之车’,能连发十箭,射程百步。”林缚捧着一卷古籍走过来,书页上还沾着灰尘,“这是从太学藏书楼找的《墨子·备城门》残卷,上面只记了‘连弩,以机发之,十箭俱出’,没写具体怎么造。”

赵宸翊接过残卷,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墨家机关术在百年前曾盛极一时,后因战乱失传,只留下零星残卷。要是能复原连弩,京营和北境边军的战力至少能提升三成。“鲁大锤,你能看懂这上面的机关图吗?”他指着残卷上模糊的线条。

鲁大锤眯着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这图太碎了,只看出有‘弩机’和‘箭匣’,可怎么连起来、怎么连发,一点头绪都没有。得找懂墨家机关术的人,不然就是瞎琢磨。”

“去哪找?”周虎挠了挠头,“俺听老兵说,墨家传人都躲在民间,怕被朝廷打压,不肯轻易露面。”

赵宸翊沉吟片刻,想起之前整顿京营时,负责修补兵器的工坊里,有个叫墨老的老匠人,手艺精湛,尤其擅长修弩,而且说话带着齐鲁口音——墨家发源地正是齐鲁。“周虎,你去兵器工坊,把墨老请来。就说我有墨家古籍,想请他帮忙解读。”

半个时辰后,墨老跟着周虎来了。老匠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短褂,手里攥着一把磨得发亮的小凿子,头发胡子全白了,却精神矍铄。他看到赵宸翊手里的《备城门》残卷,眼睛突然亮了,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指尖轻轻拂过字迹,眼眶竟有些发红:“这是……这是墨家的真迹!老奴以为,这些东西早就失传了。”

“墨老,您是墨家传人?”赵宸翊连忙问道。

墨老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老奴是墨家巨子的后代,祖上曾参与过守城,后来朝廷禁墨家,祖上就带着残卷躲到了民间,靠修兵器糊口。这《备城门》残卷,老奴家里也有半卷,要是能合在一起,说不定能复原连弩。”

赵宸翊心里一喜:“墨老,只要您能帮忙造出连弩,我向您保证,不仅会保护墨家的技艺传承,还会在京营设‘机关署’,让您教年轻人墨家机关术,不让这门手艺断了。”

墨老看着赵宸翊真诚的眼神,沉默了片刻,突然跪倒在地:“老奴愿为大人效力!墨家机关术本就是为了守城护民,如今能为大雍强军所用,是老奴的荣幸!”

二、残卷合璧解机关,首造连弩遇难题

墨老回家取来自家珍藏的半卷《备城门》,两卷残卷拼在一起,虽仍有几处缺失,却能看清连弩的大致结构:连弩由“弩臂”“弩机”“箭匣”“扳机”四部分组成,弩臂用硬木和精铁混合制成,箭匣能装五支箭,靠“机括”带动箭支连发,射程可达百步(约一百五十米),需两人操作,一人上弦,一人瞄准发射。

“这连弩,老奴给它起名叫‘五钧连弩’。”墨老指着弩臂的图纸,“一钧三十斤,五钧就是一百五十斤,弩臂得用百年桑木做芯,外面裹三层精铁,才能承受这么大的力道;箭匣要用牛角做滑轨,让箭支滑得顺畅,不然容易卡壳;最关键的是‘弩机’,里面的‘牙’(卡箭的部件)和‘悬刀’(扳机)得严丝合缝,差一分就发不出箭。”

鲁大锤拿着图纸,越看越兴奋:“俺能做!桑木俺去京郊的老林里找,精铁让工部送过来,牛角去皮革坊订!就是这弩机的‘牙’,得用特制的凿子,俺现在就去打工具!”

赵宸翊让人在京营西侧建了座专门的造弩工坊,调了二十个手艺最好的匠人,由墨老和鲁大锤牵头,开始造第一台五钧连弩。可刚开工没几天,就遇到了难题——桑木虽找到,可怎么把精铁裹在桑木外面,让两者贴合不松动,匠人们试了好几次,要么精铁裂开,要么桑木变形。

“这样不行,得用‘榫卯裹铁法’。”墨老拿着凿子,在桑木上凿出细密的榫眼,“在桑木上凿出凹槽,把精铁打成对应的凸条,嵌进去,再用桐油灰填缝,这样就不会松动了。”

鲁大锤跟着学,用新做的“槽刨”把精铁刨成凸条,嵌进桑木的凹槽里,果然严丝合缝。可新的问题又来了——箭匣的滑轨用牛角做的,箭支滑过去时总卡顿,试了好几次,还是有箭支卡在里面,射不出来。

墨老蹲在箭匣旁,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是滑轨太光滑了!牛角太滑,箭支没有摩擦力,反而容易歪。得在滑轨上刻三道细槽,让箭尾的羽毛卡在槽里,这样就能笔直地滑出去。”

鲁大锤立刻用小凿子在牛角滑轨上刻槽,刻好后再试,箭支果然顺畅多了。可就在众人以为能顺利造完时,二皇子赵宸渊的人又找上门来。

这天傍晚,工部负责送精铁的吏员,偷偷给工坊的一个匠人塞了银子,让他把精铁换成劣质的“熟铁”——熟铁太软,根本承受不住连弩的力道,只要装在弩臂上,一拉弦就会断裂。那匠人贪财,真的换了精铁。

第二天,墨老和鲁大锤把熟铁嵌进桑木弩臂,开始组装连弩。当鲁大锤拉弦试射时,“啪”的一声,弩臂上的熟铁突然断裂,断口的铁屑飞溅,正好划伤了墨老的手背,鲜血瞬间流了下来。

“怎么回事?”赵宸翊听到动静,立刻赶来,看到墨老的手在流血,弩臂断在地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鲁大锤捡起断铁,用牙咬了咬,气得直骂:“这是熟铁!不是精铁!有人把精铁换了!”

墨老捂着流血的手背,眼神里满是心疼:“这弩臂,咱们花了十天才做好,就这么断了……”

赵宸翊让人把工坊的匠人都叫过来,一个个盘问。那换了精铁的匠人见瞒不住,只能跪地招认:“是……是二皇子府的人让我换的,他给了我五十两银子,让我把精铁换成熟铁……”

“二皇子!”赵宸翊气得拳头攥得咯咯响,“周虎,你立刻去工部,把送精铁的吏员抓起来,再去二皇子府,警告他不许再插手造弩的事!要是再敢捣乱,我就拿着证据去父皇面前告他!”

周虎领命而去,没多久就把吏员抓了回来,还从他身上搜出了二皇子府的令牌。赵宸翊让人把吏员押去刑部,又亲自给墨老包扎伤口:“墨老,对不起,是我没保护好工坊,让您受了伤。您放心,我已经让人去重新调精铁,咱们重新造,这次绝不会再出问题。”

墨老看着赵宸翊,摇了摇头:“大人不怪您,是二皇子太歹毒。老奴没事,歇两天就能继续干活,咱们得赶紧把连弩造出来,不能让他得逞。”

三、攻坚克难成利器,试射连弩震京营

重新调的精铁三天后送到,这次赵宸翊让周虎亲自盯着,从工部到工坊,全程护送,没再出任何差错。墨老的手伤刚好些,就又钻进了工坊,和鲁大锤一起,重新打造弩臂。

这次,他们改进了弩臂的结构,在精铁外面又加了一层薄铜片,增强强度;箭匣的滑轨也做了调整,把三道细槽加深,还在槽里涂了一层蜂蜡,让箭支滑得更顺畅;弩机的“牙”和“悬刀”,用精铁反复打磨,直到严丝合缝,轻轻一扣扳机,“牙”就能精准地松开箭支。

半个月后,第一台五钧连弩终于造好了。连弩长六尺,宽二尺,弩臂呈深褐色,裹着的精铁泛着冷光,箭匣装在弩臂上方,能清晰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的五支铁箭,弩机装在侧面,扳机是牛角做的,握在手里很舒服。

“咱们去演武场试射!”赵宸翊让人把连弩抬到演武场,京营的士兵们听说新造了能连发的弩,都围过来看热闹,连章和帝都被惊动了,亲自来观礼。

演武场上,鲁大锤和一个年轻匠人负责操作连弩——鲁大锤站在左侧,双手握住弩臂,用力拉弦,将弦扣在弩机的“牙”上;年轻匠人站在右侧,把五支铁箭装进箭匣,对准百步外的靶心。

“准备——发射!”赵宸翊一声令下。

年轻匠人扣下扳机,“咻”的一声,第一支铁箭射了出去,精准地命中靶心,箭尾的羽毛还在靶上颤抖。没等众人欢呼,第二支箭又“咻”地射了出去,同样命中靶心,紧接着,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五支箭在靶心排成一个小小的“五”字,射程比普通弩箭远了三十步,射速快了三倍!

“中了!全中了!”士兵们欢呼起来,有的甚至跳了起来,“这连弩太厉害了!有了它,匈奴骑兵再也冲不过来了!”

章和帝走下观礼台,亲自走到连弩旁,抚摸着冰凉的弩臂,脸上满是欣慰:“宸翊,墨老,鲁大锤,你们立了大功!这五钧连弩,比朕想象的还要好!朕要下旨,让工部批量制造,京营和北境边军,每个营都要配十台!”

墨老激动得老泪纵横,跪倒在地:“谢陛下!墨家机关术能为大雍效力,是老奴的荣幸,也是墨家的荣幸!”

鲁大锤也挠着头笑:“陛下,这连弩还能改进!俺想在箭匣里加个‘自动上弦’的机关,用兽筋做弹簧,拉一次弦能自动上箭,这样一个人就能操作,不用两个人了!”

章和帝笑着点头:“好!朕准你改进,需要什么材料,尽管跟工部要!”

试射成功后,赵宸翊让墨老和鲁大锤在工坊里教更多匠人造连弩,还设立了“机关署”,让墨老当署长,专门研究和改进墨家机关术。京营的士兵们也开始学习使用连弩,每天都有士兵去演武场练习,连弩的射速和命中率越来越高。

可二皇子赵宸渊还是不死心。他听说连弩试射成功,气得把书房里的砚台都摔了,又让人去工坊偷连弩的图纸——只要拿到图纸,他就能让自己的人造连弩,甚至改进后用来对付赵宸翊。

这次,他派了两个刺客,伪装成匠人,混入造弩工坊,想趁夜偷图纸。可赵宸翊早有防备,让周虎带了十个护卫,日夜守在工坊外,还在图纸存放的柜子上装了“机关锁”——只要不是用特定的钥匙打开,柜子就会发出警报。

深夜,两个刺客偷偷溜进工坊,刚摸到放图纸的柜子,就触发了警报,“叮铃铃”的铃声在夜里格外刺耳。周虎和护卫们立刻冲进来,没费多大劲就把刺客抓住了。

从刺客身上搜出了二皇子府的令牌,还有一封二皇子写的信,上面写着“偷到图纸后,立刻销毁工坊,杀了墨老”。赵宸翊拿着信,气得手都在抖,立刻进宫,把信呈给章和帝。

章和帝看完信,龙颜大怒,立刻下旨:“赵宸渊勾结外人,破坏军器制造,意图刺杀匠人,革去亲王爵位,降为郡王,禁足府中,不得外出!”

二皇子的阴谋再次破产,还被降了爵位,彻底失去了干预朝政的权力。赵宸翊松了口气,终于能安心推进连弩的批量制造了。

四、批量造弩强军备,北境传急报

连弩的批量制造很顺利。墨老和鲁大锤教出了五十个熟练匠人,每个匠人每天能造一台连弩的弩臂,箭匣和弩机由专门的匠人制造,最后组装,一天能造出十台连弩。工部也全力配合,提供足够的精铁、桑木和牛角,还在洛阳、太原设立了分工坊,加快制造速度。

一个月后,京营的五个营,每个营都配了十台五钧连弩,共五十台。赵宸翊组织士兵们进行连弩战术训练——每台连弩配两名士兵,一人拉弦装箭,一人瞄准发射,十台连弩组成“连弩阵”,能在一分钟内射出五十支箭,形成密集的箭雨,挡住骑兵的冲锋。

这天,京营进行连弩阵对抗骑兵的演练。三百名士兵组成连弩阵,对面是两百名骑兵,手持马刀,模拟匈奴骑兵冲锋。当骑兵冲到百步外时,连弩阵开始发射,箭雨密集地射向骑兵,有的骑兵被“射中”马腿,从马上摔下来;有的被“射中”胸口,退出演练。没等骑兵冲到阵前,就有一半的骑兵“阵亡”,剩下的只能撤退。

“太好了!”观礼台上的兵部尚书吴侍郎激动地站起来,“有了连弩阵,匈奴骑兵再也不敢轻易冲锋了!北境的边军要是配上连弩,定能守住雁门关!”

赵宸翊点头:“我已经让人给北境的李将军送了二十台连弩,让他们先熟悉使用,等批量制造更多,再给边军每个营都配上。”

可就在连弩制造顺利推进时,北境传来了急报——栾提骨都侯联合月氏部落,集结了八万骑兵,在雁门关外扎营,还派人送来战书,说要在开春后的互市之约上,“跟大雍决一死战”,要是大雍不敢应战,就杀了苏主事,踏平雁门关。

“八万骑兵……”赵宸翊看着急报,眉头皱了起来,“栾提骨都侯这次是下了血本,还联合了月氏,看来是想靠打赢这场仗,彻底巩固自己在匈奴的地位。”

林缚捧着北境的地图,指着雁门关外的地形:“雁门关外是草原,适合骑兵冲锋,咱们的连弩阵正好能派上用场。只是北境边军只有五万,匈奴有八万,兵力悬殊,得从京营调些兵力去支援。”

“调两万京营士兵去北境。”赵宸翊语气坚定,“让他们带着五十台连弩,跟边军汇合,由李将军统一指挥。另外,让墨老和鲁大锤再改进连弩,比如增加射程,或者让箭支带火,这样对付骑兵更有效。”

墨老立刻点头:“老奴有办法!在箭头上裹浸了桐油的麻布,发射时用火星点燃,就能制成‘火箭’,不仅能射人,还能烧匈奴的帐篷和战马,威力更大!”

鲁大锤也兴奋地说:“俺还能改进上弦的机关!用脚踏式上弦,比用手快,一个人就能操作,这样连弩阵的人数能减少一半,腾出更多人来用长枪防御。”

赵宸翊立刻让他们着手改进,同时下令京营挑选两万精锐士兵,准备北上支援北境。士兵们听说要去北境对抗匈奴,都很兴奋,纷纷报名:“俺要去!俺要用上新连弩,杀匈奴,救苏主事!”“有连弩在,俺们肯定能打赢!”

出发前,赵宸翊在演武场给士兵们训话:“兄弟们,北境的百姓在等着咱们,苏主事在等着咱们,雁门关在等着咱们!这次去北境,咱们要带着连弩,带着京营的威风,打退匈奴,守住咱们的家园!”

“打退匈奴!守住家园!”士兵们齐声大喊,声音洪亮,震得演武场的黄土都在抖。

周虎带着两万京营士兵,押着五十台连弩,浩浩荡荡地向北境出发。赵宸翊站在城墙上,看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期待——有了连弩和精锐的京营士兵,北境一定能守住,互市之约上,定能挫败栾提骨都侯的阴谋。

墨老和鲁大锤也没闲着,日夜在工坊里改进连弩。墨老负责制作火箭的箭头,鲁大锤负责改进脚踏上弦机关。三天后,改进后的连弩造好了——脚踏上弦机关很简单,在弩臂下方装一个踏板,踩下踏板就能拉弦,比用手快两倍;火箭的箭头裹着浸油麻布,用弩机旁的火星石点燃,射出后能燃烧半炷香的时间。

“俺们去试射!”鲁大锤扛着改进后的连弩,去演武场试射。踩下踏板,弦“咔”地扣在弩机上,装上火箭,点燃麻布,扣下扳机,火箭“咻”地射出去,在空中划出一道火弧,精准地命中靶心,靶心的干草瞬间燃烧起来。

“成功了!”墨老高兴地拍手,“有了火箭,匈奴的骑兵和帐篷,都要变成灰烬!”

赵宸翊看着燃烧的靶心,心里松了口气。他让人把改进后的连弩尽快送到北境,同时写信给李将军,告诉他连弩阵和火箭的用法,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开春后的大战。

五、互市之约前夕,连弩显威震匈奴

章和十年春,雁门关外的雪刚融化,草原上就出现了匈奴的骑兵。栾提骨都侯带着八万骑兵,在雁门关外二十里的地方扎营,帐篷连绵数十里,战马的嘶鸣声在草原上回荡。苏主事仍被绑在营中,每天都有匈奴兵看守,随时可能被处死。

李将军带着五万边军和两万京营士兵,在雁门关内严阵以待。城墙上架满了五钧连弩,有的是普通连弩,有的是改进后的火箭连弩;城门前挖了陷马坑,设了绊马索;士兵们穿着新的盔甲,握着长枪和连弩,眼神坚定地看着城外的匈奴大营。

互市之约的前一天,栾提骨都侯派了使者来,带着一封战书:“明日互市,若大雍不交出五十万两白银、五万石粮食,本单于就杀了苏主事,带骑兵踏平雁门关!若敢应战,本单于就在草原上跟你们决一死战!”

李将军把战书递给赶来的赵宸翊,问道:“侯爷,咱们怎么办?是应战,还是跟他们谈判?”

赵宸翊看着战书,冷笑一声:“谈判?栾提骨都侯想要的不是银子和粮食,是想靠打赢咱们立威。明日互市,咱们就用连弩阵,让他看看大雍的厉害!”

第二天清晨,雁门关外的互市地点——一片开阔的草原上,双方都来了人。大雍这边,赵宸翊带着李将军、周虎和两千士兵,推着十台连弩,站在左侧;匈奴那边,栾提骨都侯带着一万骑兵,押着苏主事,站在右侧。

栾提骨都侯看着赵宸翊,语气嚣张:“赵宸翊,本单于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交出银子和粮食,不然,别怪本单于不客气!”

赵宸翊没理他,而是看向被绑在马背上的苏主事:“苏兄,再坚持一会儿,我这就救你出来!”

苏主事虽然脸色苍白,却还是笑着点头:“宸翊,我信你!别管我,跟匈奴好好打一场!”

栾提骨都侯见赵宸翊不搭理他,气得大喊:“来人!把苏主事拉下去,斩了!”

两个匈奴兵立刻上前,就要砍苏主事的头。就在这时,赵宸翊大喊:“连弩准备——发射!”

十台连弩同时发射,箭雨密集地射向匈奴兵。没等匈奴兵反应过来,就有十几个匈奴兵被射中,倒在地上。栾提骨都侯吓了一跳,没想到大雍的弩箭射速这么快、这么准。

“这是什么弩?”栾提骨都侯指着连弩,脸色铁青。

“这是大雍的五钧连弩,能连发五箭,射程百步。”赵宸翊冷笑,“栾提骨都侯,你要是识相,就放了苏主事,撤兵回去,不然,这连弩箭雨,会射穿你所有骑兵的胸膛!”

栾提骨都侯不服气,大喊:“骑兵,冲锋!杀了他们!”

一万匈奴骑兵立刻举起马刀,朝着赵宸翊的队伍冲来。赵宸翊早有准备,下令:“连弩阵变换队形,火箭准备!”

十台连弩立刻分成两排,前排发射普通箭,后排装火箭。箭雨再次射出,有的匈奴兵被普通箭射中,从马上摔下来;有的被火箭射中,战马受惊,把骑兵甩在地上,火箭还点燃了匈奴兵的衣服,疼得他们满地打滚。

骑兵冲了百步、八十步、六十步……离赵宸翊的队伍越来越近,可连弩的箭雨一直没停,每一轮发射,都有数十个匈奴兵倒下。到了三十步时,匈奴骑兵已经倒下了一半,剩下的骑兵看着密集的箭雨和燃烧的同伴,再也不敢冲锋,纷纷勒住马,往后退。

“怎么回事?你们怎么不冲了?”栾提骨都侯气得大喊,可骑兵们就是不敢再往前——连弩的威力太大了,再冲下去,只会送死。

赵宸翊看着后退的匈奴骑兵,大声喊道:“栾提骨都侯,你看到了吗?你的骑兵,在连弩面前不堪一击!现在放了苏主事,撤兵,我可以饶你一命;要是再敢顽抗,我就下令攻城,踏平你的大营!”

栾提骨都侯看着倒下的骑兵,又看了看城墙上密密麻麻的连弩,心里慌了。他知道,再打下去,自己肯定会输,不仅立不了威,还会丢了性命。他咬了咬牙,下令:“放了苏主事,撤兵!”

匈奴兵把苏主事推到赵宸翊面前,然后跟着栾提骨都侯,灰溜溜地撤兵了。苏主事跑到赵宸翊身边,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宸翊,谢谢你!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救我!”

“咱们是同窗,我怎么会不管你。”赵宸翊拍了拍他的肩,“走,咱们回雁门关,好好庆祝一下。”

雁门关内,士兵们和百姓们看到苏主事被救回来,匈奴撤兵了,都欢呼起来。李将军看着连弩,感慨地说:“要是没有这连弩,咱们这次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连弩,真是咱们的制胜法宝啊!”

赵宸翊点头:“这是墨老、鲁大锤和所有匠人的功劳,是墨家机关术的功劳。以后,咱们还要继续改进连弩,造出更多厉害的武器,让大雍的军队越来越强,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六、尾声:机关传艺护家国,强军之路永不停

互市之约后,栾提骨都侯因为战败,部落里的首领们纷纷反对他,左贤王栾提阿古拉趁机联合其他首领,推翻了栾提骨都侯,成为了新的匈奴单于。新单于派使者来大雍,请求重新签订和平盟约,恢复互市,还送来了不少礼物,表达友好。

章和帝很高兴,下旨嘉奖赵宸翊、墨老、鲁大锤等人,封墨老为“机关伯”,赏黄金百两;鲁大锤为“百工令”,负责全国的兵器制造;赵宸翊则继续担任兵部尚书,兼京营提督,总领全国军事。

墨老在京营的机关署里,收了很多徒弟,把墨家的机关术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他还和鲁大锤一起,根据连弩的原理,改进了其他兵器,比如能连发的投石机、能自动开门的守城机关,让大雍的守城和进攻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鲁大锤则在全国建了十几个兵器工坊,批量制造五钧连弩和其他武器,还教匠人们改进工具,提高制造效率。他常说:“俺们造武器,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保护百姓,让他们不用再受战乱之苦。”

赵宸翊则继续整顿军队,不仅京营和北境边军,其他地方的军队也都配上了连弩,进行严格的训练。他还设立了“军事学堂”,教士兵们战术和兵器使用,让大雍的军队越来越强。

这天,赵宸翊来到机关署,看到墨老正在教徒弟们解读墨家古籍,鲁大锤在一旁改进投石机的机关,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强军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改进武器、整顿军纪,才能守护好大雍的江山,守护好百姓的安稳。

“墨老,鲁大锤,”赵宸翊走过去,笑着说,“咱们下一步,要造能在船上用的连弩,江南的漕船要是配上连弩,就能防备海盗,保护漕粮运输。”

墨老和鲁大锤对视一眼,都笑了:“好!俺们这就开始琢磨!”

阳光透过机关署的窗户,照在他们身上,也照在桌上的连弩图纸上。图纸上的线条,不仅是武器的设计,更是守护家国的承诺。赵宸翊知道,只要有这些匠人、这些士兵、这些为家国奋斗的人,大雍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