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之上似乎真的平静了许多。

赵高果然偃旗息鼓,不再有明显针对将闾或蒙毅的动作,仿佛武库风波从未发生过一般。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并未停止。

几日后的一次小朝会上。

一名平日里低调的谏议大夫突然出列,语气“诚恳”地说道:“启奏监国殿下,臣听闻前日武库核查,虽结果喜人,然过程似乎过于仓促。

杜周大人虽明察秋毫,然一日之内便清点完偌大武库,账目、实物、符验三方比对,事无巨细,皆无差池,效率之高固然可喜,却也令人略感不安。

未知其中是否过于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某些细节?毕竟武库干系重大,一丝一毫皆不可疏忽。”

将闾坐在御座上,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手指轻轻敲了敲扶手。

他看向那名谏议大夫,此人名为王绩,平日里沉默寡言,存在感不高。

今日突然跳出来,背后是谁不言自明。

“王大夫所虑,不无道理。”将闾开口,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武库乃国之重地,核查之事确实怎么仔细都不为过。”

赵高眼皮微微抬了抬,嘴角似乎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成了?

这小子果然年轻,被捧了几句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王绩心中一喜,正要顺杆爬继续陈述复核之必要,却听将闾话锋一转:“既然王大夫对核查结果尚有疑虑,那不如这样,”

将闾目光扫过王绩,又看向杜周,“杜周,你将此次核查的所有账册、清点记录、符验副本,全部整理出来,就放在偏殿,供诸位同僚随时查阅,如何?”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若哪位大人觉得光看文书还不够,想要再次实地复核,我也准了!

甚至王大夫若是不放心,也可亲自带人,再去武库清点一次,我绝无二话。务求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确保武库万无一失。毕竟正如王大夫所言,此事干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话一出,王绩脸上的喜色瞬间僵住,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让他亲自去复核?

开什么玩笑!

他不过是奉命行事,抛出个引子罢了,哪懂什么武库清点。

真去了,万一查不出什么,岂不是自取其辱?

若是硬要鸡蛋里挑骨头,伪造点什么,那杜周和蒙毅也不是吃素的,当场就能把他驳倒,到时候下场比那张御史好不到哪去。

更重要的是,将闾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坦荡磊落,把“欢迎监督”的姿态做足了。

你不是质疑吗?

好,账本给你看,武库让你进,你亲自去查。

这反而显得他王绩之前的质疑,有点小家子气,甚至像是无理取闹了。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声。

不少官员看向王绩的眼神,都带上了几分戏谑。

赵高的脸色又沉了下去,暗骂王绩是个废物,连个话都接不住。

将闾这小子滑不留手,看似退让,实则把皮球又踢了回来,还顺便展现了自己的大度和自信。

“殿下圣明!”杜周立刻出列,躬身应道,“臣即刻去办,将所有文书整理呈览,供各位大人查验。”

“臣…臣岂敢怀疑殿下与杜大人的公正……”王绩擦了擦汗,连忙找补,“臣只是……只是出于谨慎,多问一句罢了。既然殿下如此说,臣自然是信服的。”

他灰溜溜地退回了队列,再不敢多言。

一场小小的试探,就这么被将闾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赵高虽然不爽,但也只能暂时按捺。

他发现想通过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动摇将闾的地位,似乎并不容易。

这小子,比泥鳅还滑溜。

朝会结束后,杜周果然将厚厚几摞核查文书搬到了偏殿一角,供人查阅。

起初还有几个好奇或别有用心的官员上前翻看,但见账目清晰、记录详尽,毫无破绽,渐渐也就无人问津了。

而杜周经过武库核查一事,其严谨细致、刚正不阿的作风,给将闾留下了深刻印象。

将闾开始有意识地将一些重要的政务文书交由他预先审阅和整理。

这日,将闾处理完一批奏章,看到杜周正一丝不苟地将批阅过的文书分类归档,动作麻利且条理清晰。

“杜卿。”将闾唤道。

“臣在。”杜周放下手中竹简,连忙躬身。

“你整理的这些文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甚合我意。”将闾赞许道,“少府事务繁杂,你兼顾核查与文书,辛苦了。”

杜周脸上露出一丝受宠若惊的表情:“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苦。能为殿下分忧,是臣的荣幸。”

“嗯,”将闾点了点头,“我看你不仅于账目精通,于政务条理亦有见地。这样吧,日后各部司送来的奏章,除了军国大事需即刻呈报外,其余常务奏请,你可先行阅览,梳理概要,附上拟办意见,再呈送与我。如此,也可提高些效率。”

这等于是给了杜周部分秘书和参谋的职权,虽然官位未升,但接触核心政务的机会大大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信任和提拔。

杜周心中激动,面上却努力保持平静,再次深揖:“臣,谢殿下信重!定不负殿下所托,必当竭心尽力,审慎办理!”

他知道这是监国殿下在给他机会,也是在培养自己的班底。这份知遇之恩,他牢记在心。

与此同时,蒙毅也没有闲着。

他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声望,在朝中不动声色地活动着。

他会借着与太尉尉缭讨论律法条文的机会,状似无意地提起:“监国殿下虽年轻,却极为看重法度。前日处置诬告张御史,便是以律为绳,并未因其攻讦于我,而有丝毫偏袒或逾越法度之处,此乃社稷之福啊。”

尉缭是军事战略家,提出“远交近攻”策略,被尊为“国尉”。

尉缭捻着胡须,眼中精光一闪,不置可否,但显然将这话听了进去。

对于他这位太尉来说,一个尊重律法、按规矩办事的君主,远比一个阴晴不定、肆意妄为的权臣更符合他的长远利益。

此外。

蒙毅又会在与宗正嬴腾闲聊宗族事务时,感慨道:“殿下对宗室前辈颇为敬重,常言祖宗基业来之不易,我等后辈当同心同德共度时艰。有此孝悌之心,实属难得。”

嬴腾作为宗室代表,听到这话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他对赵高排斥异己、打压宗室的行为早已不满,将闾释放出的善意,无疑让他多了一分好感。

蒙毅并未急于拉拢或要求站队,只是通过这些看似闲谈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些关键人物对将闾的印象,为将闾争取更多中立甚至潜在的支持,同时也进一步稳固了他与将闾之间的联盟。

咸阳城内,权力的天平,正在一点一滴地发生着微妙的倾斜。

赵高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却又抓不住具体的把柄。

他像一头困在笼中的猛兽,焦躁不安却又不敢轻易扑咬。

赵高露出阴冷的笑容,喃喃自语:“嬴将闾,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好戏才刚刚开始。”

赵高手中把玩着一枚造型奇特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只鹿的图案,眼神诡异而阴森。

赵高正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而目标直指将闾。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