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第二章

04

林晚星看着苏晴挽住我的手,脸色瞬间变得难看。

苏晴不给她开口的机会,继续说道:

“星屿基金恶意抢购代理权,以及散布不实谣言的行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初步证据。林大师,身为艺术家,爱惜羽毛很重要。你说对吗?”

林晚星眼神闪烁,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陈默,你就靠着女人来对付我?”

我平静地看着她,心中最后一丝波澜也归于沉寂:

“林晚星,是你和江屿先出手的。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正当防卫。另外,我和苏总只是合作伙伴关系,请不要用你习惯的思维来揣测我们。”

“合作伙伴?”

林晚星冷笑,”说得真好听。”

“至少,我们彼此尊重,目标一致。”

苏晴接过话,语气带着一丝锋芒,

“不像某些人,把别人的牺牲视为理所当然。”

这时,江屿也寻了过来,看到露台上的情形,眉头微蹙。

“晚星,该去和几位收藏家打招呼了。”

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狠狠瞪了我一眼,转身跟着江屿离开。

那眼神里,有愤怒,有不甘,似乎还有一丝……被冒犯的骄傲。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给你使绊子了。”

苏晴松开手,语气严肃。

“意料之中。”

我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用这么直接的手段。”

“你打算怎么办?”

“按原计划进行。”我目光坚定,

“他们越是这样,越证明我的路走对了。而且,他们低估了‘初心’的韧性,也低估了我。”

05

回到公司,我和团队加快了应对步伐。

通过苏晴的人脉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联系上了海外那家环保涂料的生产商。

对方对我们的设计理念很感兴趣,在了解到我们面临的困境后,同意以相对合理的价格提供一批样品和小批量生产用料,并愿意就长期合作进行洽谈。

成本虽然比原计划高,但在苏晴的全力支持下,问题得以解决。

同时,我们法务部门的同事也开始动作,向星屿基金发出了律师函,就其散布不实谣言的行为提出严正警告,并暗示我们掌握其不正当竞争的证据。

这一举动显然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业内关于我的负面流言渐渐平息了不少。

另一方面,我决定不再被动防守。

我接受了之前联系过我的一家设计媒体的专访,首次公开谈论了我的设计理念、”重生”系列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我对当代设计如何融入传统工艺与可持续材料的思考。

访谈中,我并未提及任何关于林晚星或者江屿的事情,只专注于展示我的专业和”初心”的品牌理想。

专访发表后,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许多人开始认识到,陈默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前夫”,而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技术功底的设计师。

“重生”系列再次受到关注,订单量有了显著提升。

就在我们以为暂时稳住阵脚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

国内一个极具分量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公开招标,旨在选拔具有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本土品牌进行扶持,并参与一个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展览。

这对”初心”来说,是一个绝佳的跳板。

我和苏晴毫不犹豫地决定参与竞标。

我们集中了所有资源,由我主导,打造了一套以”非遗工艺的当代转化”为核心的方案,深入挖掘了几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并用现代设计语言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之中。

方案不仅体现了文化深度,也具备很强的商业落地性。

竞标评审会当天,我和苏晴带着核心团队亲自进行陈述。

巧合的是,评审席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评论家,正是当年非常欣赏林晚星早期作品,后来却对她与江屿合作后过于商业化和迎合市场的倾向表示过惋惜的前辈。

他显然认出了我。

在提问环节,他看着我,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

“陈默先生,我知道你过去的一些经历。很好奇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现在这条设计道路?又如何看待个人情感经历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我知道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它关乎评委们对我个人以及品牌真诚度的看法。

我深吸一口气,坦诚回答:

“李老师,过去的经历确实是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牺牲、付出,以及自我价值的迷失与寻找。正是这些感悟,促使我创作了‘重生’系列。我认为,创作必然源于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无论是欢愉还是痛苦。但创作不应是沉溺于过去,更应该是提炼、转化和超越。我现在的设计,关注的是更普世的情感共鸣——关于修复,关于成长,关于在破碎中寻找新的可能。这既是我个人的涅槃,也希望能传递给使用者力量。”

我的回答没有回避过去,但将重点放在了转化与超越上,展现了积极的一面。

李老师听完,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竞标结果需要一周后公布。

等待的过程格外煎熬。

然而,先于竞标结果传来的,是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林晚星纽约个展的主要赞助商之一,某国际知名奢侈品集团,突然宣布暂停赞助,原因未明。

紧接着,有匿名爆料在艺术圈内小范围流传,称林晚星近期的一系列作品涉嫌由江屿找来的枪手参与创作,其”艺术才女”的人设面临崩塌风险。

一时间,艺术圈哗然。

林晚星和江屿陷入了巨大的舆论风波。

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情复杂。

我并未感到丝毫快意,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悲凉。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林晚星早期是有才华和灵气的,只是后来在名利和江屿的引导下,逐渐迷失了方向。

苏晴看着我,语气平静:

“你觉得爆料是真的吗?”

我摇摇头:

“不确定。但空穴不来风。而且,以江屿的精明,他不会做完全没把握的事情,或许他早就留了后手。林晚星…她太依赖他了。”

“这是他们的事。”

苏晴拍拍我的肩膀,”我们现在要专注自己的路。”

我点点头,压下心中的纷杂思绪。

几天后,国家级文创项目的竞标结果公布——

“初心”品牌成功入选!

消息传来,整个公司沸腾了。

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更代表着官方和业界对我们品牌理念和发展方向的认可。

我的设计总监地位彻底稳固,业内再提起陈默,前缀不再是”林晚星的前夫”,而是”初心品牌的设计总监”、”重生系列的主理人”。

就在我们庆祝胜利的时刻,我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

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接了。

电话那头,是林晚星。

她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骄傲和锐利,带着浓重的疲惫和一丝沙哑。

“陈默…”她叫了我的名字,停顿了很久,久到我几乎以为她不会再说下去。

“…恭喜你。”她最终说道,语气干涩。

“谢谢。”我平静回应。

又是一阵沉默。

“纽约的展览…可能开不成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赞助商撤资,舆论…也很难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保持沉默。

“陈默,”她似乎鼓足了勇气,

“我…我可能真的错了。”

这句话,在她巅峰时期是绝不可能说出口的。

“江屿他…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可靠。”

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悔恨和茫然。

“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打断她,”林晚星,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是啊。”她苦笑一声,”你找到了你的光。而我…”

她没有再说下去。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繁华的都市,心中一片宁静。

过去的阴霾似乎真的在渐渐散去。

我不再是那个依附于她光芒的影子,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发出了自己的光。

苏晴走过来,递给我一杯咖啡:”新的开始,感觉怎么样?”

我接过咖啡,微微一笑:”感觉很好。”

前路或许还会有挑战,但我已经无所畏惧。

因为我知道,我已经真正重生,我的光芒,由我自己定义。

06

国家级项目的成功,如同为”初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媒体的报道纷至沓来,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公司规模迅速扩张。

我作为设计总监,不仅负责创意,也开始参与公司战略决策,苏晴对我给予了完全的信任。

我们将非遗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理念,得到了市场和官方的双重认可。

我带领团队深入偏远村落,与手工艺人同吃同住,挖掘、记录、再创造。

这个过程辛苦却充满成就感,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设计师,更是一座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桥梁。

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离了那个小公寓,在公司附近租了一个更宽敞、光线更好的LOFT,既是住所,也是我的工作室。

里面堆满了各种材料、样品和设计草图,杂乱却充满生机。

我开始学习烹饪,重新捡起搁置多年的摄影爱好,生活变得充实而具体。

偶尔,还是会听到关于林晚星的消息。

她和江屿似乎度过那场危机,但声势大不如前。

有传闻说他们之间出现了裂痕,江屿开始扶持更年轻、更”听话”的艺术家。

也有传闻说林晚星试图转型,但反响平平。

听到这些,我心如止水,那些爱与恨、怨与悔,都已被时间和我自己的奋斗冲刷得模糊。

一年后,”初心”受邀参加一个国际性的设计双年展,这是对我们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极大肯定。

我和苏晴带领核心团队前往参展。

双年展上,”初心”的展位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吸引了众多关注。

我们的作品,尤其是”重生”系列的延伸作品,受到了国际同行和媒体的好评。

在展览开幕酒会上,我身着剪裁得体的西装,自信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策展人、评论家交流。

流利的英语,专业的见解,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让我成为了会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就在酒会进行到高潮时,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林晚星。

她独自一人,站在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看着我们这边热闹的展位。

她瘦了很多,穿着一条简单的黑色长裙,素面朝天,失去了往日的明艳逼人,眼神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落寞,有审视,或许还有一丝淡淡的释然。

她看到了我,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她没有躲避,我也没有。

隔着一整个喧闹的大厅,我们静静地对视了几秒。

然后,我远远地,对她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个礼貌而疏离的微笑。

她愣了一下,随即也扯动嘴角,回了一个极其浅淡、几乎看不出的笑容,然后转身,悄然消失在人群之中。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之间所有的过往,无论恩怨对错,都真正地画上了句号。

苏晴不知何时来到我身边,轻声问:”没事吧?”

我摇摇头,举起手中的香槟杯,与她轻轻一碰:”一切都很好。”

酒会结束后,我独自走在异国他乡的夜色中。城市的灯火璀璨如星海,晚风带着陌生的气息拂过面庞。

我想起很多年前,那个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甘居幕后的年轻自己;

想起那个在地下室里陪着林晚星画画到天明的夜晚;

想起提出离婚时她那不敢置信的眼神;

想起在画廊求职时遭受的羞辱;

想起苏晴向我伸出援手时那道劈开阴霾的光;

想起团队熬夜攻关的日日夜夜;想起手工艺人粗糙双手传递的温度;

想起竞标成功时的狂喜;

想起此刻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从容……

所有的经历,无论是苦是甜,都汇聚成了今天的我——

陈默,设计师,”初心”品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一个找到了自己光芒并照亮前路的人。

我不再需要依附任何人的光芒。

我自身,已然成光。

07

双年展的成功,为“初心”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回国后,我们陆续收到了来自欧洲、北美多个国家的合作邀约,有品牌联名设计,也有文化交流项目。

我和苏晴商量后,决定成立一个国际业务部,专门负责海外市场的拓展与对接。

团队里几个年轻设计师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主动请缨加入,他们的热情和冲劲让我看到了“初心”未来的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国内对于非遗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愈发重视。

我们与多个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共同建立非遗工坊,不仅为手工艺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和创作空间,也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传统技艺。

我定期会去各个工坊走访,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专注地学习着古老的技艺,心中满是欣慰。

我知道,这些传承的火种,终将燎原。

生活方面,我和苏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一起工作,一起面对各种挑战,彼此的默契和信任越来越深。

有一次,团队完成了一个重要项目后,大家一起去庆祝。

酒过三巡,苏晴突然看着我说:

“陈默,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合作伙伴。”

我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

那一刻,我看着她明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原来,在奋斗的路上,我不仅找到了事业的方向,也找到了那个能与自己并肩同行的人。

又过了几年,“初心”已经成为了国内设计领域的领军品牌,在国际上也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们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各大国际展览和设计奖项的舞台上,每一次亮相都代表着中国设计的力量。

而我,也从那个曾经迷茫、挣扎的设计师,成长为了行业的标杆人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站在公司顶楼的露台上,俯瞰着这座繁华的城市。

身边,苏晴靠在我的肩上,我们一起看着远方。

过去的种种,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闪过,但此刻,我的心中只有平静和满足。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着我们,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因为,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并且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08

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心”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不仅在设计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典范。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我们策划了一场名为“东方匠韵”的全球巡展,首站选在了设计氛围浓厚的巴黎。

筹备巡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倾注了团队的心血。

从展品的挑选到展览空间的布局,从文化讲座的安排到互动体验的设计,我们都力求完美,希望能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感受到中国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

巡展开幕那天,巴黎的展览中心人头攒动。

当观众们走进展厅,被那些精美的非遗作品所震撼时,我知道,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们或惊叹于苏绣的细腻,或折服于景泰蓝的华丽,或沉醉于紫砂壶的古朴。

许多观众在互动体验区亲手尝试了简单的非遗技艺,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笑容。

在巡展期间,我还受邀参加了一场国际设计论坛。

站在讲台上,我分享了“初心”品牌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在非遗工艺当代转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台下的设计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和交流看法。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决心。

与此同时,国内对于“初心”的认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们荣获了多项国家级文化奖项,还被邀请参与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咨询。

这些荣誉和责任让我深感使命在肩,也激励着我和团队不断追求卓越。

生活上,我和苏晴的感情越发深厚。

我们一起规划着“初心”的未来,也一起享受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我们会在闲暇时光一起去旅行,探索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也会在家中一起做饭,享受温馨的家庭时光。

我们的关系就像“初心”的品牌理念一样,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不断升华。

而林晚星,后来我偶尔还会听到一些关于她的消息。

她似乎彻底离开了艺术圈,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对于她,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复杂情绪,只有一份淡淡的祝福。

毕竟,我们都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过、挣扎过,如今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就是一种幸运。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深知“初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传承非遗,创新设计”的理念,不断探索和突破。

我相信,在我和苏晴的带领下,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初心”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了更为长远的发展规划。

一方面,我们将加大在非遗工艺研究方面的投入,与更多的科研机构和文化学者展开合作,深入挖掘非遗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另一方面,我们会持续拓展国际市场,不仅在欧洲和北美等传统市场深耕细作,还将目光投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消费需求,推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我们将与国内多所艺术院校和设计专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初心”奖学金和实习基地,为优秀的年轻设计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为“初心”注入新鲜的血液。

我们还会面向全球招聘顶尖的设计人才和管理人才,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型的团队。

在社会责任方面,“初心”也将承担起更多的使命。

我们将继续开展非遗公益活动,走进校园、社区和乡村,普及非遗知识,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我们还会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非遗工坊的建设,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掌握一门技艺,实现脱贫致富。

回顾过去,“初心”从一个小小的创意工作室发展成为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品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初心”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设计也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