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沙丘矫诏

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59年。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秦国长时间以来都分置左右丞相,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他还重用宦官赵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高已经越过了右丞相冯去疾和左丞相李斯,变成真正的宰相了。

秦始皇喜欢到各处去巡游,最终就死在了巡游的途中,他的死地是在今天河北省广宗西北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当时冯去疾留守咸阳,李斯、赵高和秦始皇的某几个儿子跟随出巡。秦始皇临终留下遗命,要北御匈奴的长子扶苏尽快把军权交给大将蒙恬,然后赶回咸阳去主持自己的丧事。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是很明确的,他决定把皇帝之位传给扶苏。

据说扶苏为人比较宽厚,不太满意秦始皇制定的严刑苛法,以及大兴土木、加重徭役的种种劳民伤财的举措,所以始皇才把这个儿子赶去边疆,想让他好好历练一番,从而了解父亲执政的苦心。正因为扶苏的政治理想和秦始皇完全不同,也和与秦始皇思路一脉相承的赵高、李斯等人截然相反,所以让扶苏继位的决定引起了这些人的恐慌——就此,一个巨大的阴谋开始秘密酝酿起来。

首谋者就是宦官赵高,他本是皇子胡亥的师傅,很想把年幼识浅的胡亥拥上宝座,自己就可以因此而把持朝政。赵高先说服了胡亥,然后斟酌道:“这件大事,如果不和丞相合谋,恐怕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去和丞相谈谈吧。”

赵高找到李斯,先试探着问:“让扶苏主持始皇帝葬礼的诏书还没有发出去,除了我们几个,也没人知道此事。现在诏书和玉玺都在胡亥手里,咱们该怎么办呢?立谁做新皇帝,其实只由你我两人说了算呀。”

当初秦始皇才刚驾崩,李斯为怕引起政局动荡,就秘不发丧,假装皇帝仍然呆在密不透风的马车里,只是命令队伍加快前进速度,想等赶回咸阳后再诏告天下——所以赵高才会说“除了我们几个,也没人知道此事”。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大惊失色,责备道:“这是亡国之言,不是为人臣子所应该说的话!”赵高冷笑道:“丞相认为自己的能力比蒙恬强吗?功劳比他大吗?智谋比他深吗?人望比他高吗?扶苏更信任你还是他?我在秦宫中二十多年了,从来就没见过秦国罢免丞相后还善待他及其后人,不仅如此,基本上全都诛灭!始皇帝二十多个儿子,你都是了解的,以扶苏的性格,一旦继位,肯定会任命蒙恬做丞相,到时候你的下场一定会很惨。我多年来教胡亥读书,知道这位皇子非常仁厚,他如果登基,却有望善待你。”

听了赵高的这番话,李斯开始动摇起来。按照商鞅所制定的秦国的法律,最重军功,大将在外建立了功勋,回朝就有资格担任丞相,而李斯本人是没有多少军功的,他只是一直呆在统治中心,辅佐秦始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而已,所以非常害怕这个弱点被蒙恬所趁,夺去他丞相的位置。赵高的话,可谓正戳到了李斯的痛处。

可是这样大的事情,李斯当然不可能一口答应下来,他既没有赵高的野心,也没有赵高的胆子,现在的他,已经逐渐从一位政治家堕落成了一个政客,成为大秦帝国统治机器上一枚虽然重要却并非必不可少的螺钉了。于是他半推半就,假意提出自己的担忧,说害怕如果矫诏让胡亥继位,会引发天下的动乱。

赵高早就看穿了李斯的心思,继续劝说道:“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不会出什么乱子。你扶助胡亥继位,他必定对你言听计从,那样你的权力就能稳固下来,世世代代成为国家的重臣。你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通过赵高反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斯终于迈出了他这一辈子最不该迈出的一步,仰天长叹说:“只要我能不死,那就随便你吧。”

于是李斯、赵高两个人合谋,假造始皇帝的诏书,勒令扶苏和蒙恬自尽。同时三人加快脚步,匆匆赶回咸阳,扶胡亥登上了秦朝皇帝的宝座。可笑的是,当时因为天气炎热,载着秦始皇尸体的车辆通风也不好,时间一长,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臭气阵阵往外发散。李斯恐怕事情泄露,就命令装上一车鲍鱼,跟着队伍行进,用鲍鱼的腥臭气来掩盖尸体的异味。这种欲盖弥彰的办法,实在很难想象出自素以精明著称的左丞相李斯之手,这只能说明他当时已经方寸大乱,手足无措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