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刻刀停在北魏石佛头像的裂痕处时,工作室的老式挂钟突然敲响了十三下。
咚——咚——
钟声沉闷,带着铁锈摩擦的滞涩感,与挂钟平日里清脆的报时声截然不同。第十三声钟响落下的瞬间,桌面上的银色“剧本编辑笔”突然自发悬浮起来,笔尖流淌出淡蓝色的光,在空气中勾勒出一行冰冷的字迹:
【触发高级轮回剧本:《编辑者的囚徒》】
【剧本类型:悬疑推理(无战斗、无反派,真相藏于规则缝隙)】
【剧本难度:SSS(编辑者级专属副本,死亡率99.9%,无失败惩罚——因失败即永恒停留)】
【核心规则:
1. 剧本场景为“无尽图书馆”,图书馆共13层,每层对应一个“被遗忘的剧本”,只有破解当前楼层的剧本谜题,才能解锁上一层权限;
2. 玩家初始位于13层(最底层),目标是抵达1层,找到“剧本编辑者的核心终端”,改写轮回规则;
3. 随机匹配3名队友,队友身份、人设、隐藏目的均未知,玩家之间可互相欺骗、利用、隐瞒信息,无任何道德约束;
4. 图书馆内存在“规则管理员”,其形态为任意书籍、家具或文字,负责执行剧本规则,玩家无法攻击管理员,违反规则将被“抹除剧本痕迹”(暂时失去部分记忆或技能);
5. 每个楼层的“被遗忘剧本”都隐藏着一名“幽灵编辑者”的意识碎片,收集3块碎片可解锁“编辑者权限”,暂时修改当前楼层规则;
6. 剧本无明确时间限制,但图书馆内的“时间流速”与玩家的“认知负荷”挂钩,认知负荷越高,时间流速越快,当认知负荷达到100%,玩家将永远困在当前楼层,成为新的“幽灵编辑者”】
【你的初始人设:匿名读者(无明确性格标签,仅知晓“剧本编辑笔”的基础用法,隐藏技能:可通过编辑笔修改自身10%的人设细节)】
【队友匹配完成,已传送至13层大厅,请在10分钟内前往集合点,超时将被判定为“主动放弃组队”,单独行动者认知负荷翻倍】
【传送完成】
光字消散的瞬间,林默只觉得眼前的景象像被投入水中的墨汁般晕染开来。工作室的木质桌椅、古董摆件、阳光透过窗户的光斑,都在淡蓝色的光晕中溶解、重组,最终凝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昏暗空间。
这里就是无尽图书馆的13层。
脚下是冰冷光滑的黑曜石地面,地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细小文字,凑近一看,竟是无数个剧本的片段,有血色古宅的祭祀描写,有废弃精神病院的监控记录,还有被遗忘的车站的车票信息——都是林默亲身经历过的副本,每个字都带着他记忆的温度,却又被刻意排列成混乱的逻辑链。
四周是高耸入云的书架,书架由暗黑色的金属制成,上面摆满了封面空白的书籍,书籍的 spine(书脊)上没有书名,只有一串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编码,编码末尾全是“314”——又是π的前三位。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的霉味与淡淡的檀香,混合成一种让人莫名压抑的气息。头顶没有灯光,光线不知从何而来,微弱却均匀,刚好能照亮书架的轮廓和地面的文字,却照不进书架之间的缝隙,那里一片漆黑,像蛰伏着无数未知。
林默握紧了口袋里的剧本编辑笔,笔尖传来微弱的温热感。根据规则,他可以修改自身10%的人设细节,这是他唯一的初始优势。他没有立刻使用这个权限,而是先激活了“时间感知”技能——这个技能并非剧本赋予,而是他在无数认知囚笼中锤炼出的本能,能让他捕捉到细微的时间波动。
感知中,图书馆的时间流速果然异常:表面上秒针正常走动,但每一秒的长度都在细微变化,有时是0.9秒,有时是1.1秒,这种不规则的波动,正是“认知负荷”影响时间的直接体现。他现在的认知负荷很低,时间流速接近正常,但随着谜题的破解,负荷必然会逐渐升高。
“还有7分钟。”林默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这是他现实中的手表,竟然被带入了剧本,表盘上的时间与他感知到的时间一致。他按照剧本提示,朝着大厅中央走去。
13层的大厅是一片圆形空间,直径约20米,中央矗立着一座巨大的石质书架,书架上只放着一本书,封面是纯黑色的,书脊上的编码是“000-314”,与其他书籍截然不同。
林默走到石质书架前,伸手想要触碰那本书,指尖却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屏障上浮现出一行淡蓝色的字:“需四名玩家同时在场,方可解锁13层剧本谜题”。
他收回手,开始观察大厅的环境。除了中央的石质书架,大厅四周的墙壁上也刻满了文字,这些文字与地面不同,是从未见过的陌生符号,排列成类似公式的结构,符号之间用红色的线条连接,形成一张复杂的网络。林默尝试用道具共鸣感知,却发现这些符号没有任何能量波动,更像是纯粹的“信息载体”。
就在这时,左侧书架的阴影中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有人?”林默立刻警惕起来,握紧了编辑笔。根据规则,队友身份未知,可能是盟友,也可能是敌人,甚至可能是规则管理员的伪装。
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从阴影中走出,身形高大,脸上戴着一副黑色口罩,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始终亮着,上面显示着密密麻麻的代码。他看到林默,没有惊讶,也没有打招呼,只是走到石质书架前,目光落在那本黑色书籍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电脑键盘。
“编号001,人设:黑客(公开信息:精通代码破解、逻辑推理,隐藏信息:未知)。”男人突然开口,声音低沉,带着电子合成的质感,“你是编号004?匿名读者?”
林默没有否认,也没有暴露更多信息,只是反问:“你怎么知道编号?”
“电脑显示的。”男人指了指屏幕,屏幕上确实有四个编号,分别是001(黑客)、002(未知)、003(未知)、004(匿名读者),其中001和004的图标是亮着的,002和003是灰色的,“剧本规则隐藏提示:玩家编号与进入剧本的顺序一致,编号越小,初始权限越高。”
林默心中一动。黑客的话半真半假——剧本规则确实提到了队友匹配,但没有提及编号和初始权限,这可能是黑客通过电脑破解得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他编造的谎言,目的是试探林默的底细。
他没有接话,只是平静地看着黑客。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沉默是最好的防御。
黑客似乎也不在意林默的态度,继续敲击键盘:“13层的空间结构已经破解,是一个闭合的球体,书架之间的缝隙是‘信息黑洞’,进入后会丢失部分记忆,谨慎靠近。”
话音刚落,右侧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一个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女人走了出来,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脸上带着一副金丝眼镜,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试管,试管里装着淡绿色的液体,液体中悬浮着细小的光点。
“编号002,人设:生物学家(公开信息:擅长微观分析、生物特性研究,隐藏信息:未知)。”女人的声音平静,带着一丝学术研究的冷静,“刚才检测到空气中有微量的‘记忆粒子’,浓度与书架的距离成反比,距离书架越近,记忆粒子浓度越高,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记忆紊乱——与黑客的说法一致,书架缝隙确实危险。”
她走到石质书架前,将试管凑近无形屏障,试管里的淡绿色液体开始剧烈波动,光点疯狂闪烁。“屏障的能量来源是‘集体记忆’,需要四名玩家的记忆能量同时触发,才能打开。”
林默依旧没有说话,只是观察着生物学家的动作。她的试管和淡绿色液体看起来像是剧本赋予的道具,但也可能是她利用人设优势自制的工具——生物学家的人设,让她的“微观分析”显得合理,即便她的结论是假的,也很难被立刻识破。
此时,剧本提示的10分钟倒计时还剩3分钟。
最后一名队友迟迟没有出现。
黑客的电脑屏幕上,003的图标依旧是灰色的,旁边显示着一行小字:“玩家003未在规定时间内抵达集合点,触发规则惩罚?”
问号的出现,说明连黑客的破解也无法确定惩罚内容。
生物学家皱了皱眉:“规则说超时将被判定为主动放弃组队,单独行动者认知负荷翻倍,但没说未抵达集合点的后果。难道003已经被淘汰了?”
“不一定。”林默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无尽图书馆共13层,我们在最底层,003可能被困在了其他区域,或者……他根本不是‘玩家’。”
黑客和生物学家同时看向他。
“规则说‘随机匹配3名队友’,但没说队友一定是‘人类玩家’。”林默的目光扫过大厅四周的书架,“规则管理员的形态可以是任意书籍、家具或文字,003可能是管理员的伪装,目的是观察我们的行动,或者给我们设置陷阱。”
这个猜测并非无的放矢。根据剧本难度SSS的设定,初始阶段就可能存在致命陷阱,而“隐藏的管理员队友”,恰好符合“无反派却处处是危机”的悬疑设定。
黑客的眼睛亮了一下,快速敲击键盘:“这个可能性很大。电脑检测到大厅内有四个能量源,除了我们三个,第四个能量源来自中央的石质书架——那本黑色书籍。”
生物学家立刻将试管对准黑色书籍,淡绿色液体再次波动:“试管显示,书籍的能量波动与人类玩家高度相似,且含有‘认知负荷’的特征,确实符合‘玩家’的判定标准。”
林默心中了然。编号003,就是这本黑色书籍,它既是“被遗忘的剧本”,也是隐藏的队友(或管理员)。
就在这时,倒计时走到最后10秒。
石质书架上的黑色书籍突然自动翻开,书页无风而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淡蓝色的光字再次浮现:
【玩家003确认:被遗忘的剧本(人设:记忆载体,公开信息:记录着13层的所有谜题信息,隐藏信息:未知)】
【四名玩家已全部在场,13层剧本谜题解锁】
【谜题名称:《空白的编辑日志》】
【谜题描述:黑色书籍内是一本空白的编辑日志,共13页,每页对应一个被遗忘的剧本片段。玩家需要通过图书馆内的线索,填补日志内容,让片段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当13页日志全部填补完毕,即可解锁前往12层的权限。】
【谜题提示:
1. 日志的空白页并非真的空白,只有用“记忆墨水”才能显露出隐藏的文字;
2. 记忆墨水由玩家的“真实记忆”提炼而成,提炼过程会消耗认知负荷,负荷越高,墨水浓度越高;
3. 日志片段的逻辑闭环必须符合“被遗忘的剧本”的核心设定,逻辑矛盾将触发规则惩罚,抹除部分记忆;
4. 隐藏提示:并非所有“真实记忆”都能提炼出记忆墨水,只有与“被遗忘的剧本”相关的记忆才有效。】
光字消散后,黑色书籍的第一页上,果然浮现出一行模糊的文字,像是用褪色的墨水写的,只能辨认出几个关键词:“古宅、镜子、钥匙、循环”。
这些关键词,正是林默经历过的血色古宅副本的核心元素。
“看来,13层的被遗忘剧本,就是血色古宅的改编版。”生物学家说道,试管里的淡绿色液体平静下来,“但关键词太少,无法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我们需要找到更多线索。”
黑客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13层的三维地图,地图上标注着几个红色的圆点:“这些是能量异常点,可能藏着线索。但根据之前的检测,这些点都靠近书架缝隙,进入后认知负荷会快速升高。”
林默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拿起剧本编辑笔,尝试修改自身人设。他的初始人设是“匿名读者”,无明确性格标签,这既安全又缺乏优势。他调动编辑笔的能量,在脑海中默念:“修改人设细节:匿名读者,擅长从混乱信息中提取逻辑线索(基于古董修复师的本职能力,未超出10%的修改权限)。”
编辑笔的笔尖闪过一丝微光,提示修改成功。林默立刻感觉到,自己对大厅墙壁上的陌生符号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能看懂符号之间的逻辑关联。
他走到墙壁前,仔细观察那些符号和红色线条:“这些不是普通的公式,是‘剧本逻辑链’。红色线条代表因果关系,符号代表关键元素。你看这里——”他指着其中一组符号,“这个符号代表‘镜子’,这个代表‘钥匙’,红色线条从‘镜子’指向‘钥匙’,说明在被遗忘的剧本里,镜子是找到钥匙的关键,这与血色古宅的剧情一致,但又有细微差别。”
黑客和生物学家凑上前,按照林默的提示解读,果然发现了更多关联:“‘钥匙’指向‘循环’,‘循环’指向‘古宅’,‘古宅’又指向‘镜子’——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但缺少了‘打破循环’的关键元素。”
“这就是谜题的核心。”林默说道,“被遗忘的剧本是不完整的,缺少了‘破局点’,我们需要找到这个破局点,填补进编辑日志,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闭环。”
生物学家突然说道:“记忆墨水需要提炼真实记忆,而破局点很可能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里。但规则说,只有与被遗忘的剧本相关的记忆才有效。血色古宅的破局点是‘铜镜净化’,但这是林默的记忆,我们的记忆可能与这个剧本无关。”
这又是一个逻辑陷阱:四名玩家来自不同的轮回经历,只有其中一人的记忆与当前被遗忘的剧本相关,其他人的记忆无法提炼出有效的记忆墨水,只能依靠关联玩家,这就必然导致信息垄断和互相利用。
黑客的手指快速敲击键盘:“电脑检测到,黑色书籍(003)的能量波动与血色古宅高度相关,它的‘记忆’里可能藏着破局点。但如何提取?”
林默看向黑色书籍,书页已经停止翻动,停留在第一页的模糊文字上。他尝试用编辑笔触碰书页,笔尖的淡蓝色光芒与书页的黑色能量融合,第一页的模糊文字突然变得清晰:
【被遗忘的剧本片段1:
民国三十七年,血色古宅的主人失踪,留下一面青铜镜。闯入古宅的人,都会陷入无限循环,每天午夜十二点,都会回到闯入古宅的那一刻。有人说,循环的钥匙藏在青铜镜里,但没人能活着找到它。因为每次靠近镜子,都会看到自己最恐惧的景象,最终被恐惧吞噬。】
文字下方,是一片空白,显然是需要填补的破局点。
“破局点不是‘铜镜净化’。”林默皱起眉,“这个被遗忘的剧本,与我经历的血色古宅有细微差别——没有镇宅之灵,没有铜片密钥,只有青铜镜和无限循环。它的破局点,应该与‘恐惧’相关。”
生物学家突然想到什么:“我的人设是生物学家,擅长研究生物特性。恐惧是人类的生物本能,或许我能提供相关线索。但我需要提炼记忆墨水,这会消耗认知负荷。谁来先尝试?”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提炼记忆墨水需要消耗认知负荷,负荷越高,时间流速越快,越容易陷入困境;但如果不尝试,就无法填补日志,永远困在13层。
黑客开口道:“我先来。我的记忆里没有血色古宅,但可能有类似的循环副本线索。”他放下电脑,伸出手,掌心对着黑色书籍。淡蓝色的光字浮现:“玩家001尝试提炼记忆墨水,认知负荷+5%,墨水浓度:0.1%(无效)。”
墨水浓度过低,无法显露出任何信息。
生物学家接着尝试:“我研究过恐惧对大脑的影响,或许能提炼出相关墨水。”她将试管放在一旁,掌心对准书籍。光字浮现:“玩家002尝试提炼记忆墨水,认知负荷+5%,墨水浓度:1%(微弱有效)。”
黑色书籍的空白处,出现了一行极淡的文字,几乎看不清:“恐惧是……”
文字戛然而止。
轮到林默了。他的记忆与血色古宅直接相关,提炼出的墨水浓度必然最高,但消耗的认知负荷也可能最大。他深吸一口气,伸出手,同时调动编辑笔的能量,尝试降低认知负荷的消耗:“利用人设修改权限,降低记忆提炼的认知负荷消耗(未超出10%权限)。”
光字浮现:“玩家004尝试提炼记忆墨水,认知负荷+3%(权限减免2%),墨水浓度:10%(有效)。”
黑色书籍的空白处,淡蓝色的文字快速浮现,与生物学家提炼的文字拼接在一起:
“恐惧是循环的燃料,青铜镜映照的不是真实的恐惧,而是被放大的记忆碎片。打破循环的关键,是接纳自己的恐惧,让记忆碎片回归原本的模样。”
文字补全的瞬间,黑色书籍的第一页自动翻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