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接下来的三天,作坊里的炉火昼夜不熄。白天,林默挥汗如雨地挥锤打铁,王二柱则在一旁熟练地拉风箱、递工具,汗水浸透了两人的粗布衫;晚上,林默就在油灯下专注地绘制改良农具的图纸,将现代农具的优点巧妙融入其中 —— 比如在锄头的锄板上凿两个小孔,既减轻重量又能减少泥土粘连;在镰刀的握柄处加个小凸起,防止使用时打滑。他还特意在每件农具的握柄处,凿刻了一个小小的齿轮符号 —— 这是他对现代工业文明的隐秘致敬,也是他的 “品牌标识”。

渐渐的,来围观的农户越来越多,有人忍不住问:“林师傅,你这镰刀多少钱一把?” 林默放下锤子,擦了擦汗,朗声道:“各位乡亲,我这铺子刚开,也想让大家试试我的手艺。前三把镰刀免费送,谁要是愿意试,用完了给大伙说说好坏就行;后续来买,镰刀八十文一把,锄头一百文,比李铁匠的便宜十文,而且用坏了还能来修,只收材料费!”

这话一出,农户们立刻围了上来,很快就有三个老农领走了镰刀。第四天傍晚,林默正收拾工具准备歇工,院外突然传来急切的喊声:“林师傅!林师傅在吗?” 他抬头一看,正是前几天领走镰刀的老农,手里举着镰刀,刃口还沾着新鲜的麦屑,跑得满头大汗。

“林师傅,你这镰刀太神了!” 老农冲进铺子,激动地把镰刀递到林默面前,“我家那二亩麦子,用这镰刀割,比平时快了一半,而且秸秆一点都不缠刃,手也不酸!我今天来,是想再买两把,给我儿子也用!”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铜钱,硬塞到林默手里。

林默接过铜钱,指尖传来的重量让他心中涌起一阵踏实感。他看着渐浓的夜色,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 “咚 —— 咚 ——”,作坊里的油灯将他和王二柱的影子投在墙上,随着风箱的晃动轻轻摇曳,像一幅会动的打铁图。那些叮叮当当的锤击声虽已停歇,却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奏响了属于他的新生序曲。

“王哥,” 林默望着墙上的影子,突然开口,“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把铺子开大,让更多人用咱们做的农具?” 王二柱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能!肯定能!就凭你的手艺,别说开大铺子,就是开到长安城里去,都成!” 林默笑了,他想起现代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想起那些精密的仪器,再看看眼前古朴的打铁铺、通红的炉火、身边朴实的王二柱,忽然觉得,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只要有一双愿意创造的手,有一颗踏实做事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 —— 匠心,永远是最珍贵的火种。

晨曦将歇未歇,青石板路上泛着潮湿的光。王二柱肩头的空布袋随着步伐晃荡,麻绳勒进他晒得黝黑的脖颈,渗出细密汗珠。半个时辰后,他却踉跄着折返铁匠铺,扁担重重磕在布满裂纹的土墙上,震得墙灰簌簌而落:”林兄弟,王记铁铺的张老板放话,铁锭即刻涨价两成!还说若不答应,往后别想再进货!” 他抓起粗瓷碗灌下凉水,喉结剧烈滚动,水珠顺着胡茬滴在打着补丁的衣襟上,”分明是见咱们生意红火,故意刁难!”

林默手中的锉刀骤然凝滞,木屑如细雪般落在黢黑的铁砧上。布政坊方圆数十里,王记铁铺是唯一稳定的铁料来源,李铁匠那句 “价高却质优” 犹在耳畔,如今铁匠铺刚崭露头角,对方就撕下伪装。”可曾问明缘由?” 他踱步至窗边,窗棂上的桐油早已剥落,东市晨雾中,王记铁铺的杏黄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角绣着的 “王” 字仿佛在狞笑。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