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年代小说,那么《何处是归宿》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YY是条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李思南李思北的精彩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完结,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何处是归宿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个多星期后的晚上,李光华回来了。给两个孩子买了一些零食,给他自己买了一双皮鞋,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黑色西裤,好像是准备出去找工作时穿。他和唐丽还是处于冷战,偶尔他问唐丽几句,唐丽也不理会他。
李光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也不在家吃饭,就回来睡个觉。依旧一个人睡客厅的木板沙发上。
这天吃过下午饭唐丽要带李思北出去,让李思南一个人在家。天气冷了,唐丽早早的就烧起了火炉子,李思南一个人坐在炉子旁嗑着瓜子看着动画片。
才进入冬天,六点不到天就黑了。李思南从窗户看着外面黑黢黢的,什么声音都没有,只有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她有些害怕。
外面突然响起了开门声,她赶紧走到电视机面前把声音关掉。仔细听着外面的声音,原来是李光华回来了。唐丽有时候出门就会把铁门从外面给锁上,防止他们两姐弟乱跑出去。
李光华开门进来看见她一个人问道:“你妈妈和弟弟呢?”李思南打开电视声音坐回炉子旁,漫不经心的回答着:“妈妈带弟弟出去了,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接着继续看电视,李光华和她一起坐着看。
电视剧播放结束了。李光华开口说到:“南南,你老实给爸爸说,那个男人是不是住在家里面,你妈妈还生了一个妹妹?”
这突然的提问把李思南难住了,唐丽打过招呼不能说的,她低着头装傻充愣继续磕着瓜子不回答。
李光华看着女儿一言不发,依旧温和的语气说道:“你不说我也知道。只是现在爸爸回来了,以后我们要生活在一起,你和弟弟有什么事情不能瞒着我了。”说着点了一根烟,找来一个纸盒倒了一点茶水进去装烟灰。平常家里面没人抽烟,王跃强也不抽烟,所以没有烟灰缸。
他抽着烟,灯光下,烟雾缭绕,烟味有些难闻,李思南抬起头悄悄看了一眼李光华。头发长出来了一点点,身体却还是瘦弱得不堪一击,脸色看上去愁容满面,看来找工作不太顺利。李光华突然看向她,吓得她赶紧埋下头。他继续说着:“你妈妈要和我离婚,要跑去跟着那个男人。你是跟着我还是跟着她?”
离婚!!!怎么会这样?李思南完全没想到父母会离婚,这个消息让她瞬间泪流满面。她和弟弟一直盼望着家人能团聚,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但现在却要面对家庭的破裂。她不知道为什么父母要离婚,也不确定弟弟是否知道这个消息,她异常担心自己会和弟弟分开。
李思南的脑海里不断回荡着“离婚”这个词,一直回想着弟弟和这个家的画面,她感到极度的困惑和痛苦。泪水不断地从她的眼眶中涌出,模糊了她的视线,让她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她的耳朵里仿佛有轰鸣声,听不清李光华在说什么。她的心被深深的悲伤所笼罩,尽管唐丽对她并不好,但李思南并不想看到这个家就这样散了。
当天晚上李思南一直等弟弟回来想告诉他这个事情,等到她都睡着了,唐丽才带着弟弟回来。开灯的那一瞬间,李思南被刺眼的灯光吵醒了,迷糊中看见唐丽和弟弟换了衣服睡在了沙发床上,灯光熄灭之后她又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两个吃了早餐就出门上课。一走出家门,李思南就赶忙对李思北说:“弟弟,爸爸妈妈要离婚了,你晓得不?”李思北抖了抖书包说:“晓得,妈妈昨天给我说了。还问我要跟着她走不?”
李思南心底有一点失望,连忙问:“那你咋说?”李思北低着头踢着路边的草说道:“什么都没说,就哭了!”
李思南一整天都心神不宁,课堂上老师的话仿佛都在耳边飘过,却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放学回到家,李光华告诉他们,唐丽已经收拾东西离开了,也没有说他们之间离婚没有。她就这样一个人离开了家,甚至没有带走李思北。
晚上睡觉的时候,李思北一个人偷偷的哭了。
唐丽离开后,李思南和李思北与李光华三个人生活在了一起。每天早晨,李光华会准备好早餐让两姐弟吃完去之后按时去学校。下午,李光华同样会准备好晚餐,等待他们归来。
白天李光华继续找着工作,却一直都没有着落。晚上,他常常独自一人,弓着背坐在火炉旁,泡上一杯茶,眉头紧锁,显得十分疲惫和忧虑。他不再像往常那样看电视,而是默默地抽着烟,一根接着一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李思南注意到,李光华的头发长了,白发也多了许多,尽管他才30多岁,憔悴得像是40多岁的人。这让李思南有些心疼,她能感觉到父亲的压力和艰辛。
找工作接二连三的受挫,李光华很焦虑。家里面还有两个孩子要吃饭,于是他决定回农村爷爷家种田。他买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每天等两个孩子上学去了,就骑着车去爷爷奶奶家做农活。回来得早就给他们两个把饭菜弄好了,回来迟的时候,两姐弟就自己弄剩菜剩饭吃。
有几个晚上,两姐弟都睡着了李光华才回来。他轻手轻脚的洗漱完来到卧室,没有开灯,躺睡在沙发床上,轻轻叹着气,李思南被这轻微的动静还是吵醒了。她从李光华发出的叹气声感受到他是真的累了,屋内不一会就传出了打鼾声。
唐丽走了的前面一段时间,家里面的家务大部分是李光华在做。衣服也是李光华在给他们两个洗,用那个老式的洗衣机。后来,李思南便开始自己学会洗衣做饭炒菜,尽可能地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希望能减轻父亲的负担。
父子三人生活得还算融洽,李光华脾气很好,很少生气发火。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年都没有陪伴在孩子身边,心里一直愧疚着。晚上回来得早还会给他们两个讲讲作业,检查学习情况。平时也会和他们聊聊天,给他们讲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尤其是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上,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半分偏见。
不过现在的生活过得相当拮据,唐丽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一分钱,李光华才出狱没有一点收入。刚开始李光华都会拿一些零用钱给姐弟俩,后来就没有拿过了。用水用电也时常叮嘱着节约点,平时吃的也都是从奶奶家拿回来。过着用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的窘境了。两姐弟也很懂事,从来不开口向李光华要零花钱,对于他们来说,有吃的有穿的就够了。
春天来了,在升旗仪式上,学校的领导宣布了某地区发生了洪灾,需要大家的援助和支持。学校呼吁同学们都能伸出援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回到教室班主任开始催促大家捐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捐,不管多少。一些平时手头比较宽裕的同学马上主动捐了款,并在老师那里登记了自己的名字和捐款金额。思南和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捐,看着这些平时零花钱比较多的同学,他们一脸的羡慕。
李思南却有点挣扎,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告诉爸爸。她心里面很清楚如今家里面的情况。生活上的拮据,李光华的焦虑她都看在眼里,她实在是开不了口要这个钱。
放学回家路上,她问弟弟:“你们要捐钱吗?”李思北说要,老师说的每个人都必须捐。李思南问道:“那咋办?要给爸爸说吗?”李思北沉默了一下说道:“你说,我不说!”
吃了晚饭,两个孩子做着作业,还一边悄悄地讨论着要不要问李光华要钱,相互推诿着谁也不肯开口。一直到要睡觉的时候,李思南鼓起勇气走到李光华旁边开口道:“爸爸,学校喊捐钱,每个人都要捐。”说完之后,她低着头悄悄的看着李光华。
李光华喝了一口茶抖了抖手里的烟灰,问道:“捐什么钱?”李思南抬起头说:“就是有地方发生了洪水灾害,学校喊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要捐钱献爱心”。说完之后马上又接了一句:“多少都可以”。李光华抽了一口烟,沉默了三秒钟:“不捐,没钱!”
李思南默默地答道:“哦······”。然后转身回房间睡觉去了,她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尽管心存侥幸却也不意外。
进了房间,李思北赶紧凑过来问道:“怎么样?捐不捐?”李思南摇了摇头没说话。
第二天课间的时候,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陆陆续续都排着队捐钱,老师在一旁做着捐款记录。完毕后,老师统计了人数,给大家念了一下捐款金额和人数,大声说道:“还有两天时间,没有捐款的同学请尽快!”然后拿着钱就走出了教室。
李思南趴在桌子上,周围同学们都在相互议论哪个捐的比较多,捐了多少,相互之间攀比着,让李思南很羡慕又很自卑。
在捐款活动的倒数第二天,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参与了捐款。班主任在班上再次强调了捐款的重要性,并宣布了还有两位同学尚未捐款,点名了李思南和周琴。老师要求他们明天务必将捐款带到学校来。那一刻,李思南感到非常尴尬,她把头埋得很低,仿佛想避开同学们的目光和窃窃私语。
她作为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居然和班里成绩最差最邋遢的周琴相提并论,李思南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她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
可是爸爸已经说了不捐了,还要怎么开口向他要钱啊?
李思南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家,她心里充满了焦虑,思考着如何向李光华再次提出要钱的事情。饭桌上,她心不在焉地吃着饭,饭菜的味道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只想着寻找机会开口。
她低着头,偷偷看了一眼李光华,然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说道:“爸爸,老师说明天必须要捐钱。”话音刚落,她的情绪就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实在是有些压抑和委屈,又感到非常内疚和难过,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给已经压力很大的父亲再增加负担,也不明白为什么家里会这么困难。更加不能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捐这个钱?明明不是她的错,却要她来承担这份压力。
她的眼泪一滴滴落在碗里,混合着饭和菜,她吃了一口,却只尝到了眼泪的咸味。
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穷!也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小小的捐款,是每天都可以拿到手的零用钱。可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对于她家来说却是艰难万分!原来不是父母不给他们零花钱,是因为父母没钱。
李光华听了没说话,面无表情继续吃着饭。过了一会儿放下碗筷,从衣服口袋里面掏出两张五毛钱,用力狠狠地扔在了地上,好像要将心中的愤怒发泄出来,大声咆哮着:“捐捐捐,拿去捐!”随后站起身来走出了家门。
李思南眼泪模糊的看着地上的两张钱,有些重影。她像个犯错的小孩站起来走过去蹲下伸出手捡起钱,递了一张给弟弟,把剩下的那张旧旧的中间有折痕的五角人民币慎重的装进了书包的内袋。尽管她心里很愧疚,可心里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她大口的呼吸着,用力擦了擦眼泪,明天她终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捐出这五毛钱,不用再忍受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了。
第二天早上,李光华依旧轻声细语的喊他们两个起床吃饭,然后催促他们上学,彷佛昨天晚上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是李光华第一次对他们发脾气。其实李思南知道爸爸的愤怒并不是针对她,而是生活的压力和无奈让他感到窒息。作为一个男人,一位父亲,他本应是家庭的顶梁柱,但在那一刻,五毛钱的捐款却意外地触动了他的自尊,让他感到了无力和挫败。
明明他和孩子都没错,可他们都觉得自己做错了,或许这就是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