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已完结小说《浮华之下娇花与恶犬》在线章节阅读

浮华之下娇花与恶犬

作者:破娃娃

字数:117752字

2025-09-07 08:00:57 连载

简介

喜欢看豪门总裁小说的你,一定不能错过这本《浮华之下娇花与恶犬》!由作者“破娃娃”倾情打造,以117752字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苏晚栀裴御霆的精彩故事。快来一探究竟吧!

浮华之下娇花与恶犬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宸国的深秋总带着一种清透的凉意,天空蓝得像一块被精心擦拭过的蓝宝石,没有一丝云彩。苏晚栀站在工作室的落地窗前,手里捧着一杯刚泡好的茉莉花茶,温热的水汽氤氲着她的眉眼,杯壁上凝着的水珠顺着指缝缓缓滑落。她的目光没有落在手中的茶上,而是飘向庭院里那棵百年银杏树——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像无数把小扇子,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偶尔有几片挣脱树枝的束缚,打着旋儿悠然飘落,在青石板路上铺就一层金灿灿的地毯,踩上去会发出“沙沙”的轻响,像秋天的私语。

距离博物馆那场佛首风波已经过去两周。这两周里,裴御霆像是恪守着某种无形的约定,没有贸然打扰,既没有出现在她的工作室附近,也没有发过任何无关的消息,只在有专业问题时,才会发来邮件咨询。邮件内容永远严格限定在艺术鉴定和文物保护的范畴,比如“宋代官窑与民窑的釉色区别”“北魏石刻的风化防护措施”,每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字里行间透着深思熟虑,完全不像一个“半路出家”的收藏家,反而更像钻研多年的学者。

苏晚栀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期待这些邮件。起初只是因为专业上的共鸣——能遇到一个懂行且愿意深入探讨的人,对她来说是件难得的事;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期待的不止是专业交流,更想透过这些严谨的文字,窥见那个藏在“纨绔子弟”外壳下的裴御霆。这个男人像一本被重新装订的古籍,封面粗糙,内里却藏着细腻的注解和深刻的见解,让她忍不住想一页页翻下去。

这天下午,周伯抱着一个包装精致的盒子走进工作室:“小姐,您的包裹,是从裴氏基金会寄来的,看着挺贵重的。”

苏晚栀放下手中的修复工具,接过盒子。盒子是深棕色的实木材质,上面雕刻着简单的云纹,用一根深蓝色的丝带系着,透着一股低调的精致。她解开丝带,打开盒子,里面铺着柔软的丝绒,放着一本线装书——封面是暗黄色的宣纸,上面写着“金石录”三个古朴的篆字,书页边缘微微泛黄,看起来像流传多年的古籍。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发现这是一本明代版本《金石录》的仿制本。仿制得极其精良,连原书的墨痕、虫蛀的痕迹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书的旁边放着一张白色卡片,上面是裴御霆熟悉的字迹:

“苏小姐:

日前在海外古籍拍卖会上见到《金石录》孤本,想起您曾在论文中引用过此书的内容,思及或对您的研究有所助益。

因原品为孤本,不便随意赠予,只能请人制作复本相赠,工艺简陋,望勿见弃。

裴御霆”

苏晚栀的指尖轻轻拂过书页,心中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动。《金石录》是宋代赵明诚所著的金石学专著,也是她研究宋代文物的重要参考资料,但明代版本存世极少,即使是复本,也需要耗费大量心血才能仿制得如此逼真。更难得的是,他不仅记得她的研究领域,还细心地选择了复本而非原品——他知道她素来不接受贵重礼物,所以用这种方式,既表达了心意,又避免了让她为难。

这种被人细致了解和尊重的感觉,像一杯温热的茶,顺着喉咙滑进心里,既让她有些不安——她害怕自己会因此放下防备,也莫名地感到温暖。

她走到书桌前坐下,打开电脑,开始回复裴御霆昨天发来的邮件。那封邮件是关于宋代青瓷釉面开片的鉴定问题,他附上了几张高清照片,还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发现,甚至标注了“开片纹路间距”“釉色深浅变化”等细节,看得出来下了很大功夫。

苏晚栀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关于您提到的青瓷开片问题,从照片来看,该器物的开片属于‘冰裂纹’,但纹路间距较宽,且釉色偏灰,不符合北宋汝窑特征,更可能是南宋后期的仿品……”她一边写,一边想起两人在博物馆讨论青瓷的场景,裴御霆专注的眼神、认真的提问,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回放。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刚跳出来,手机就响了。看到屏幕上“裴御霆”三个字,苏晚栀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指尖顿了顿,才按下接听键。

“苏小姐,抱歉打扰。”裴御霆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比平时更低沉,带着一丝刚从忙碌中抽离的沙哑,“刚收到您的邮件,非常感谢。特别是关于釉面开片间距和釉色的分析,正好解决了我纠结很久的疑问——之前总觉得它和典型汝窑不一样,却没找到关键区别。”

“只是举手之劳。”苏晚栀轻声回应,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您能注意到开片间距的细节,已经比很多收藏家专业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句。苏晚栀能听到他轻微的呼吸声,还有远处隐约的键盘敲击声,猜测他可能还在办公室。过了几秒,他才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实际上,我打电话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下周在苏州有一个‘古代织锦保护与修复’的小型研讨会,邀请了几位国际顶尖专家,比如研究唐代织锦的汉森教授,还有修复过马王堆帛书的李老。不知您是否感兴趣?”

苏晚栀的心跳漏了一拍。古代织锦正是她最近研究的重点——她正在修复一幅清代的云锦,遇到了不少关于经纬线加固的难题,而这个研讨会的主题,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更难得的是,这个研讨会非常专业,只邀请业内人士,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拿到邀请名额的?

“您怎么知道我对织锦保护感兴趣?”她忍不住问道,语气里带着一丝惊讶。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声音比刚才轻松了些,像春风拂过湖面:“您去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期刊上发表过《唐代织锦的纬线加固技术研究》,记得吗?那篇论文里提到的‘蚕丝线低温加固法’,我当时看了很受启发,印象很深。”

苏晚栀愣住了。那篇论文发表在行业内部期刊上,发行量很小,除了专业研究者,几乎没人会关注。她没想到,裴御霆不仅看过,还记住了里面的核心内容。这种被人认真对待的感觉,让她心里泛起一阵暖流。

“研讨会为期三天,从下周三开始,所有行程我都已经安排好了,您只需要出席学术活动,住宿和交通都不用操心。”裴御霆补充道,语气变得更加谨慎,甚至带着一丝试探,“当然,这完全由您决定,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如果您没时间,或者不感兴趣,也没关系。”

苏晚栀望向窗外,金黄的银杏叶还在飘落,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的理智告诉她应该拒绝——她和裴御霆的关系还很微妙,单独一起去外地参加研讨会,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可专业上的诱惑和对裴御霆的好奇心,像两只小手在拉扯她的心,让她迟迟下不了决定。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最终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犹豫,“明天给您答复可以吗?”

“当然可以。”裴御霆的声音里听不出失望,依旧保持着礼貌和克制,“无论您的决定如何,都谢谢您愿意花时间考虑。不打扰您工作了,再见。”

“再见。”

挂断电话后,苏晚栀走到庭院里,踩着银杏叶来回踱步。叶片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却无法驱散她心中的纷乱。她不知道自己在犹豫什么——是害怕再次被裴御霆的表象迷惑,还是害怕自己会不自觉地靠近他?

就在这时,林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晚栀!我来啦!给你带了新开的那家甜品店的栗子蛋糕!”

苏晚栀停下脚步,勉强笑了笑:“你怎么突然来了?”

“想你了呗!”林薇把蛋糕盒放在石桌上,一眼就看出了她的不对劲,“怎么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是不是又和裴御霆有关?”

苏晚栀叹了口气,坐在石凳上,把裴御霆邀请她去苏州参加研讨会的事,还有这两周的情况,简单告诉了林薇。

出乎她意料的是,林薇没有像往常那样兴奋地怂恿她“去啊!正好增进感情!”,反而皱起眉头,变得严肃起来:“晚栀,有件事我觉得应该告诉你。昨天我那个在裴氏集团工作的朋友跟我说,裴氏基金会的内部调查有结果了——确实有几个高管和外部走私团伙勾结,用高仿品替换真品,现在已经被移交给警方了,据说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苏晚栀惊讶地抬起头:“这么快?我还以为要调查很久。”

“据说裴御霆这次特别果断,一点情面都没留!”林薇压低声音,凑近她,“那个跟了裴家十几年的老臣子,哭着求裴老夫人求情,裴御霆都没松口,直接把人送进去了。我朋友说,基金会现在人心惶惶,都怕自己被牵连。”

苏晚栀沉默着,心里却泛起一阵波澜。她没想到裴御霆会这么“狠”——连老臣子都不放过,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破釜沉舟的决心。

“还有更让人意外的呢!”林薇继续说道,“裴御霆最近重组了基金会的董事会,把原来那几个只拿钱不做事的董事都换掉了,还邀请了好几位外界公认的专家加入,其中就有你敬重的孙教授!孙教授昨天还在朋友圈发了消息,说裴御霆是‘真心想做文物保护的年轻人’。”

这个消息让苏晚栀心中一震。孙教授是业内出了名的“硬骨头”,从不轻易评价商人,更不会为了利益说违心话。他能这么评价裴御霆,说明裴御霆的改革确实触动了他。

“还有一件事,”林薇喝了口茶,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裴氏集团最近有个大型地产项目,本来都快签约了,裴御霆却突然叫停了,因为他派人勘察后发现,项目地址下面可能有宋代的遗址。集团里很多人都反对,说他疯了——那个项目能赚十几个亿!可他还是坚持要先做考古勘探,再决定要不要继续。”

苏晚栀静静地听着,心里的天平在一点点倾斜。放弃十几个亿的项目,只为保护可能存在的遗址;不惜得罪老臣,也要彻查基金会的蛀虫;邀请专家重组董事会,推动真正的改革……这些行动,远远超出了一个“纨绔子弟”的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普通企业家的格局。裴御霆似乎真的在践行他所说的“文物保护”,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噱头。

傍晚时分,苏晚栀独自来到父亲的小书房。这里还保持着父亲在世时的样子:书架上摆满了艺术史书籍,书桌上放着父亲常用的端砚和毛笔,墙上挂着她和父亲的合影,照片里的父亲笑得温和。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檀香的熟悉气息,每次来到这里,她都能感到莫名的安心。

她走到书桌前,拿起那方端砚,轻轻摩挲着光滑的表面——砚台已经被父亲磨得发亮,边缘还留着父亲手指的温度。“爸爸,如果是您,会怎么做呢?”她轻声自语,声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她知道不会有回答,但在这个充满父亲气息的空间里,她总能找到面对困惑的勇气。

书桌上放着一本线装的《论语》,是父亲生前常读的书,书页间还夹着几张泛黄的便签。苏晚栀随手翻开,目光落在一句被父亲用红笔划线的文字上:“观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意思是说,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他做事的动机,考察他内心安于什么。这样一来,一个人怎么能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呢?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亮了苏晚栀混乱的思绪。她一直试图通过裴御霆的言语、表情来判断他的人品,却忽略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看他的行动。言语可以伪装,表情可以演戏,但行动不会说谎。裴御霆或许有过玩世不恭的过去,但他最近的每一个行动,都在证明他对文物保护的认真和决心。

夜幕渐渐降临,窗外的银杏树上落满了月光。苏晚栀走到电脑前,打开邮箱,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写下一封简洁的邮件:

“裴先生:

感谢您的邀请,我同意参加苏州的研讨会。

请将具体日程和地址发送至我的邮箱。

苏晚栀”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奇特的释然,仿佛卸下了压在心里很久的石头。这不是妥协,也不是心动后的冲动,而是基于对裴御霆行动的观察,和对专业的热爱做出的决定。她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他。

邮件发送成功后没过几分钟,回复就来了,内容依旧简洁专业:

“苏小姐:

研讨会日程已发送至您的邮箱,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联系我。

期待在苏州与您交流。

裴御霆”

没有多余的兴奋,没有刻意的感谢,就像确认一个普通的工作安排。这种克制和尊重,反而让苏晚栀更加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睡前,苏晚栀站在卧室的窗前,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银白的月光洒在庭院里,给那棵银杏树披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金黄的叶片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像撒了一地的碎银。

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玻璃,心中那堵坚固了很久的墙,在这一刻悄然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不是轰然崩塌,而是像被春风吹过的冰面,裂开一道小小的缝隙,允许一丝光线透入,也允许一丝温暖渗入。

她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让她陷入新的困惑,甚至可能受伤。但她也知道,一味地逃避和防备,永远无法看清真相。就像修复文物一样,只有敢于面对破损,才能找到修复的方法。

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淌在宸国的夜晚,温柔地包裹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某些故事的开始。而在城市的另一端,裴氏集团的顶层办公室里,裴御霆看着电脑屏幕上“邮件已读”的提示,嘴角微微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他拿起桌上的茉莉花茶,轻轻喝了一口,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像某种期待已久的答案。

这一刻,两颗原本平行的星,它们的轨道,正在悄然改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