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穿越清末首富:开局预知破产,正在等待着你的发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世界。作者一尘如风的精湛文笔和细腻描绘,更是为这本小说增添了不少色彩。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热血沸腾。快来加入这场阅读盛宴,115981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穿越清末首富:开局预知破产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左宗棠西征大捷带来的政治红利,如同甘霖般暂时缓解了胡雪岩(皓轩版)的燃眉之急。但他深知,李鸿章那阴冷的视线从未离开,官场的庇护风雨飘摇。他必须加速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穿越周期、甚至超越政商风云的坚实基业。
“什么生意能传家?能积德?还能在乱世中屹立不倒?”胡雪岩站在书房窗前,目光扫过窗外杭州城的繁华街巷,最终落在一家挂着“妙手回春”匾额的老药铺上。
“医药!”他眼睛猛地一亮,“就是它了!胡庆余堂!”
原时空中,胡雪岩创立胡庆余堂,是其晚年的一大手笔,也是其破产后少数得以保全的产业,足见其生命力和特殊价值。而现在,拥有现代思维和上帝视角的胡雪岩,要将这颗种子提前播种,并用超越时代的方法培育成参天大树!
说干就干!他立刻叫来李祥和刘掌柜,宣布了这项重大决定。
“什么?开药堂?”刘掌柜一脸错愕,“东家,这…这隔行如隔山啊!咱们做钱庄、做丝货是行家,这药材生意,水深得很,而且前期投入巨大,回报慢啊……”
“是啊老爷,”李祥也忧心忡忡,“杭州城里老字号药铺不少,像叶种德堂、万承志堂,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根基,咱们贸然进去,怕是难站稳脚跟。”
“老字号?根基?”胡雪岩嗤笑一声,现代商业竞争中,多少百年老店被新玩法冲得七零八落?“咱们不跟他们比资历,咱们跟他们比…理念!比良心!比营销!”
“营销?”刘李二人面面相觑,这又是东家发明的新词?
胡雪岩也不解释,直接开始部署,雷厉风行:
1.
选址与建设:他否决了在繁华市口高价收购现成铺面的建议,而是相中了吴山脚下大井巷一带一块相对僻静但交通便利的地皮。“这里安静,适合养病制药,地方也宽敞,将来能建成一座‘中药产业园’!”他亲自绘制草图,要求建筑不仅宏伟气派,更要融合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相对)的通风、采光、排水理念,打造一个“地标性”的药堂。工匠们看着那些要求“明亮橱窗”、“顾客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的图纸,目瞪口呆。
2.
核心理念与制度设计:在药堂还在打地基时,胡雪岩就召集了重金聘来的几位坐堂名医和资深药师,开了次“战略发布会”。会上,他亲自写下两块匾额的内容——“戒欺”、“真不二价”,并赋予了它们超越时代的解释:
•
“戒欺”:不仅是不卖假药,更是要“数据透明”!他要求所有药材产地、等级、价格明码标价,悬挂于堂前。建立“药品溯源制”,重要药材需标明来源。甚至要求医师开方时,在合理范围内告知患者药效和可能的风险( minimal disclosure,在当时已石破天惊)。
•
“真不二价”:统一定价,童叟无欺。同时,他引入了“绩效考核与伦理挂钩”的制度:药师薪酬与药材质量、客户满意度挂钩,而非销售额!严禁推销贵药,鼓励开具“性价比最高”的良方。设立“内部监察岗”,定期抽查药品质检。
3.
产品创新与“爆款”打造:胡雪岩深知拳头产品的重要性。他根据记忆和现代常识,提出了“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急救药的改良方案(如改进包装为便携小瓶、优化口感等),并命令将其作为“战略性亏损产品”,在开业初期大量生产,低价甚至免费赠送,快速打开知名度和口碑。
4.
超前营销与品牌建设:
•
事件营销:开业前,他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免费义诊赠药”活动,请来杭州名医,连续三天,吸引了全城关注。
•
内容营销:他让人编写了《胡庆余堂丸散膏丹全集》,详细记载药品成分、功效,免费派发,知识科普的同时植入广告。
•
公关宣传:巧妙地将药堂筹建与“支援西征将士”联系起来,宣称将捐赠大批金疮药、避瘟丹至前线,赢得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好感。
•
视觉识别(VI):设计了独特的“胡庆余堂”标识和包装,要求所有药品包装统一,极具辨识度。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还没开业,“胡庆余堂”的名字已经响彻杭城,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期待感。传统药铺的老板们看得眼花缭乱,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觉得这胡雪岩做生意的手法,邪门得很!
开业当日,盛况空前。气派非凡的药堂,明码标价的药材,坐堂的名医,还有那免费试用的“胡氏辟瘟丹”……瞬间征服了杭州市民。尤其是“戒欺”和“真不二价”的理念,通过伙计们朗朗上口的解释,迅速传为美谈,建立了极高的信任度。
胡雪岩甚至搞了个“董事长巡店”(虽然没这词),亲自在堂内转悠,偶尔还和顾客聊几句,听取反馈,亲民形象拉满。
“这哪是开药铺啊…这简直是…”刘掌柜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迅速增长的营业额(虽然很多是低价和免费),喃喃自语。
“这叫品牌价值!这叫用户黏性!”胡雪岩得意地纠正他,“赚一时的钱算什么?咱们要赚的是一世的名声和人心!”
胡庆余堂一炮而红,迅速成为杭州乃至江南医药界的一股清流和现象级存在。
然而,树大招风。胡雪岩在医药领域的横空出世,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这日,李祥面色凝重地送来一份密报:杭州药业行会的几位老行尊,秘密聚会,对胡庆余堂的“破坏行规”(指明码标价、不给医师回扣等)极为不满,正在商议如何“敲打”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新人。背后,似乎隐约有官府背景的人物在默许。
几乎同时,上海阜康分号也传来消息:北洋系的官员在与洋商洽谈一笔官方采购的药材时,刻意绕开了声名鹊起的胡庆余堂,选择了另一家与北洋关系密切的药号,尽管胡庆余堂的报价和品质更具优势。
“呵…反应挺快。”胡雪岩看着密报,冷笑一声。商业上的竞争他不在乎,但牵扯到官场打压,他就不得不警惕了。这显然是李鸿章势力的又一次试探性攻击。
“看来,只抱紧左帅一条大腿,还是不够稳当。”胡雪岩摩挲着下巴,眼神闪烁,“得在朝廷里,再多找几双‘腿’来撑一撑了。至少…得让那些人知道,我胡雪岩,不是谁都能来捏一下的软柿子!”
他沉思片刻,对李祥吩咐道:“祥叔,准备一份厚礼。以庆余堂的名义,给京城太医院的院使大人、以及几位擅长给宫里贵人看病的御医,送些咱们精制的‘八宝养生丸’和‘珍珠玉容散’过去,只说是‘新店开张,请杏林前辈指点’,不必提任何要求。”
“另外,”他压低声音,“让京城那边的眼线,多留意几位王爷、贝勒的府上,尤其是管着内务府或者能在老佛爷(慈禧)面前说上话的,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投其所好的门路。记住,要低调,要自然。”
胡雪岩决定,启动他的“朝廷公关”计划。他要巧妙地编织一张新的关系网,不是为了取代左宗棠,而是作为一道额外的保险杠。
商场、官场、乃至宫廷,处处皆战场。胡雪岩的穿越之路,在闪耀的财富之光下,暗流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