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小说《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本书由才华横溢的作者“绫绫依”创作,以林珩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16166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红楼:寒门首辅,开局拯救林黛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翌日清晨,西厢书房内。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案几,贾雨村手持《论语》,正讲解“为政以德”一章。
黛玉端坐案前,纤指轻点书页,不时提笔批注。
林珩则凝神聆听,偶尔抬眼,目光沉静如水。
“……故为政者,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贾雨村合上书本,抚须道,“今日便讲到这里,你们回去好生温习。”
黛玉合上书本,盈盈起身行礼:“先生辛苦。”
林珩也随即站起,恭敬作揖。
二人正要退出书房,贾雨村忽然开口。
“珩儿留步。”
黛玉脚步一顿,好奇地转过头来。
贾雨村倒不避她,从袖中取出一封朱漆书信。
“林大人昨日与我商议一事,想必你还不知。”
林珩双手接过信笺,只见封皮上赫然写着“补考牒文”四字。
“这是……”
“扬州府县试补考资格。”
贾雨村捋须道,“寻常县试二月底便已结束,但今年因淮河水患,特设三月下旬补考。”
他顿了顿,“林大人见你学识已足,且志向甚笃,便替你向学政申请了补考资格。”
林珩一怔,随即眼中浮现惊喜之色。
他早知自己错过了县试,正遗憾要再等一年,没想到……
黛玉在一旁听得眸光微亮,忍不住轻声道。
“珩哥哥,这可是好事!”
贾雨村见二人反应,微微一笑,继续道。
“补考定于三月下旬,虽不如正试隆重,但考题难度相当,且时间紧迫,你可有把握?”
林珩深吸一口气,郑重行礼。
“学生定不负伯父与先生期望。”
“好!”
贾雨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蓝皮册子,
“这是我历年整理的县试要点,你且拿去细读。”
林珩双手接过,只见封面上工整写着《县试津梁》四字,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多年积累而成。
黛玉凑近来看,发间的茉莉香气若有似无地拂过林珩鼻尖。
她小声惊叹:“先生竟将历年考题都归纳了!”
贾雨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县试首重《四书》义,次及诗赋。珩儿经义扎实,但诗赋还需锤炼。”
说着又取出一叠文稿,
“这是我拟的二十道诗题,三日内作来我看。”
……
贾雨村离去后,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
林珩低头翻看那叠诗题,眉头微蹙。
他虽通晓经义,策论也颇有见解,但诗赋一道却始终不得要领。
五言六韵试帖诗讲究平仄对仗、用典精准,稍有不慎便会落了下乘。
前世虽读过不少诗词,但科举应试的诗赋讲究格律、用典、韵脚,岂是随意抄一首就能应付的?
正思索间,忽听身旁传来一声轻笑。
黛玉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侧,纤指轻点诗题,杏眸中带着几分狡黠,
“珩哥哥可是为这诗赋发愁?”
林珩抬眸,对上她明亮的眼睛,无奈一笑。
“妹妹慧眼。我于诗赋一道,确实生疏。”
黛玉眨了眨眼,忽然走到案前,纤指轻轻点了点那叠诗题。
“这些题目,我倒有些心得。”
林珩一怔,随即想起——
黛玉虽年幼,但在诗赋上的天赋却是与生俱来的。
原著中她七岁便能作诗,如今八岁,早已熟读《声律启蒙》,对韵脚格律的掌握,怕是比许多成年学子还要纯熟。
“妹妹愿意指点?”林珩眼中浮现笑意。
黛玉唇角微扬,故作老成地负手而立。
“既然珩哥哥虚心求教,那我便勉为其难,当一回‘小先生’吧。”
她这般模样,活像只得意的小猫儿,惹得林珩忍俊不禁。
黛玉取来一张素笺,提笔蘸墨,认真道。
“诗赋首重格律,珩哥哥且听我细说。”
她手腕轻转,在纸上写下“平仄”二字,笔锋清秀却力道分明。
“五言律诗,仄起式首句当为‘仄仄平平仄’,若是七言,则……”
她一边讲解,一边在纸上勾画,偶尔抬头看向林珩,见他听得专注,眼中便多了几分神采。
林珩凝神细听,不时点头。
黛玉虽年纪小,但讲解却极有条理,甚至比贾雨村还要清晰几分。
“至于用典,不必过于生僻,但求贴切。”
黛玉指尖轻点诗题中的“春江”二字,
“譬如此题,可用‘桃花流水’之典,出自《诗经》,既雅致又不晦涩。”
林珩若有所思,忽然提笔在纸上写下两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黛玉凑近一看,杏眸微亮:“这两句气象开阔,平仄也合,只是……”
她犹豫了一下,“‘共潮生’三字,似有前人用过?”
林珩心头一跳——他下意识写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却忘了这是唐代名篇。
若真拿来应试,怕是要闹笑话。
他轻咳一声,掩饰道:“确实似曾相识,看来还需再斟酌。”
黛玉不疑有他,继续道,
“珩哥哥若拿不准韵脚,不妨先拟几个字,再围绕其构思。”
她说着,取过另一张纸,写下“芳、光、长、香”四字,道。
“若押‘阳’韵,这几个字皆可入诗,且意象清雅,适合春景。”
林珩看着纸上娟秀的字迹,忽然笑道。
“妹妹这般才思,若去应试,怕是要夺个案首回来。”
黛玉耳尖微红,嗔道。
“珩哥哥莫要取笑,我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正说着,书房门忽然被轻轻推开,雪雁探头进来。
“姑娘,夫人找您呢。”
黛玉这才惊觉时辰已晚,匆忙起身。
“我这就去。”
她转向林珩,犹豫了一下,忽然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
“这是我平日摘录的诗句,珩哥哥若有闲暇,或可一观。”
林珩接过,锦囊入手微沉,隐约能摸出里面是叠得整齐的纸笺。
“多谢妹妹。”他郑重道。
黛玉浅浅一笑,带着雪雁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