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阜新市:海棠山“蛤蟆石”的睁眼夜

引子

花岗岩的腥气漫过松针时,山巅的蛤蟆石正在吸露。那尊蹲踞了千年的巨石,每到干旱的午夜就会睁开眼——当地人说,石眼里渗出的不是水,是被镇在底下的东西在哭。

传说:石缝里的指甲

“摸石眼要趁晨露没干,不然会被它记恨。”守山的蒙古老汉桑杰,总在黎明前揣着哈达上山,他靴底的裂痕里嵌着暗红的石屑,那是去年求雨时被石眼“咬”的。

2019年大旱时,有个外乡人不信邪,带着凿子想把石眼挖开。他刚凿下第一块碎石,就听见石身发出“咯吱”的声响,像骨头在摩擦。接着,石缝里渗出黏糊糊的液体,顺着凿痕流到他手背上,烫得他惨叫——等旁人赶来,外乡人的半只手掌已经和岩石粘在一起,皮肉里长着细密的石笋,指甲缝里塞满了黑褐色的粉末,化验后发现是明清时期的人骨碎屑。

更吓人的是1975年的事。三个村民为了求雨,半夜往石眼上泼了桶狗血,当天夜里就起了怪风。第二天,人们发现三人被挂在松树上,衣服全被撕成布条,每人的额头上都有个血洞,大小正好能塞进一根手指——和蛤蟆石右眼窝的形状分毫不差。桑杰的爷爷说,那是“镇虫大仙”在收祭品,因为狗血污了石眼,让底下的东西喘了口气。

老喇嘛的日记

普安寺的藏经阁里,锁着本蒙文日记,纸页边缘卷得像焦叶。最后几页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写的时候手在抖。

日记里记着:光绪三年大旱,蛤蟆石连续四十九天没渗露水,山下开始闹蝗灾,蝗虫过境时遮天蔽日,啃完庄稼就啃人。当时的主持喇嘛带着七个徒弟去祭石,摆了三牲,烧了经卷,可石眼还是干得冒烟。第七天夜里,老喇嘛听见石身里传来“咚咚”的声,像有什么东西在撞。他凑过去看,石眼突然裂开道缝,里面映出无数只虫豸的腿,正往外出爬。

“需以活人为引。”石缝里传出个沙哑的声,像砂纸磨过花岗岩。老喇嘛让最小的徒弟站到石前,那孩子刚跪下,就被石眼吸住,整个人像块糖似的融化进去,石身顿时渗出大片水迹,顺着沟壑流成小溪。当天夜里就下了暴雨,蝗虫全被淹死,可那溪水却带着股铁锈味,流到哪里,哪里的草就长得发黑。

日记最后写着:“石心有虫,以人血为食,七十年一轮,需备童男童女……”后面的字被血浸透,晕成个暗红色的蛤蟆形状。

雨夜的石鸣

去年汛期,有个地质队来采样,夜里把帐篷扎在蛤蟆石下。仪器显示,石身的震动频率和附近的地震带完全吻合,尤其是在雷雨前,震动能达到三级。队长不信邪,非要在石眼旁安装监测器,结果刚固定好,就听见石身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像无数只虫子在爬。

监控拍下了恐怖的一幕:凌晨两点,蛤蟆石的影子在雨里慢慢拉长,变成真蛤蟆大小,趴在帐篷顶上。有个队员被尿憋醒,走出帐篷时,看见石影的嘴里叼着个东西,是另一个队员的安全帽,帽檐上还挂着半只耳朵。等救援人员赶到,帐篷已经塌了,地上只有一摊黏液,里面混着花岗岩碎屑和三枚带血的指甲——那队员的右手正好缺了三根手指。

现在桑杰每次祭石,都会在石眼旁摆把铜锁。他说这是祖上传的规矩,锁芯里要灌上羊血,不然到了午夜,石眼里会伸出舌头,舔食靠近的活物。

尾声

旱季又到了,蛤蟆石的眼窝干得发裂。桑杰往石身上泼了碗马奶,听见里面传来“咕咚”一声,像有什么东西喝了下去。他抬头看时,石眼的阴影里似乎有什么在动,仔细瞧,是无数只细白的手指,正从石缝里往外伸,指甲盖泛着青黑色的光。

“再忍忍,快有人来了。”桑杰对着巨石念叨,转身往山下走。风穿过松林,发出“嗡嗡”的声,像是有什么巨大的东西在喉咙里低吼。

月光下,蛤蟆石的轮廓好像动了动,石眼的位置,慢慢渗出两颗水珠,在石面上滚出两道暗红色的痕迹,像两行血泪。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