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都市日常类型的小说,那么《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166593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锋芒:18岁的工作室宣言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2023年5月底的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室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野、林溪和林墨围坐在长桌旁,面前摊着近两个月的利润表。表格里的数字不算亮眼,但“净利润12000元”的红色字体,还是让三人相视一笑——这是他们线下工作室赚到的第一笔稳定收入。
“按说好的,先给设备升级留3000,房租交了5000,剩下的4000怎么分?”林墨用手指点着计算器,屏幕上的数字跳来跳去。陈野却指着表格里的“突发支出”栏皱眉:“上周相机镜头坏了修了800,汉服店尾款拖欠时差点没钱交电费,咱们得留笔钱应急。”
林溪翻开笔记本,里面记着她父亲教的理财口诀:“收入分三份,消费、储蓄、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她在纸上画了个扇形图:“要不每月留20%利润当应急基金?遇到突发情况就不用慌了。”陈野眼睛一亮,想起理财课里讲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对!就像船要带救生圈,工作室也得有‘安全垫’。”
三人当天就去银行办了张联名储蓄卡,卡面印着“锋芒工作室应急专用”的字样。林墨在卡片边缘贴了张便利贴,用粗笔写着“三人签字生效”,郑重地放进带锁的抽屉里。“第一笔应急金按股权比例存。”陈野拿出计算器,“总利润12000的20%是2400,我40%出960,林溪30%出720,林墨30%出720。”他把现金摆在桌上,三人各自数出对应的金额,一起塞进ATM机,像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林墨连夜写了份《应急基金使用守则》,用A4纸打印出来贴在抽屉上:
1. 基金仅用于“设备维修、紧急垫款、突发支出”三类情况;
2. 单笔支出超过500元需三人签字同意;
3. 每月末核对余额,按当月利润20%补足差额;
4. 任何人不得私自挪用,违者从分红中双倍扣除。
“这规矩是不是太严了?”林溪看着“双倍扣除”的条款,有点担心影响和气。林墨却把守则读了两遍:“严才管用!上次我姐的工作室就是因为没人管钱,最后应急的钱都被拿去买零食了,设备坏了只能借钱修。”陈野点头附和:“理财课老师说‘规则比信任更可靠’,咱们现在是正规工作室,就得按规矩来。”
几天后,陈野在整理理财笔记时,看到“货币基金”那页画着个存钱罐图案,旁边写着“流动性高、风险低,适合短期闲置资金”。他突然拍了下桌子:“咱们的应急基金躺在银行卡里只能赚活期利息,不如买货币基金,既能随时取出来用,还能‘钱生钱’。”
林溪和林墨凑过来看笔记,对“年化收益2%-3%”的数字有点犹豫。“会不会亏本?”林墨戳着“风险低”三个字,“咱们这点钱可经不起折腾。”陈野打开电脑调出基金资料:“货币基金主要投国债和银行存款,几乎不会亏,而且当天赎回第二天就能到账,不影响应急使用。”他点开自己买的基金持仓记录:“我用零花钱买了半年,赚的利息够买两本摄影书了。”
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拿一半应急金试试水。陈野在基金APP上操作时,特意让林溪和林墨凑到屏幕前看:“你看,这里能看到七日年化收益,每天都有收益到账,就像给应急基金‘加薪’。”他输入金额时停了停,转头问两人:“1200元,确认投吗?”林溪和林墨对视一眼,同时点头:“投!”
按下确认键的瞬间,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蝉鸣在空气中流动。林墨突然笑了:“以前觉得‘理财’是大老板才做的事,没想到咱们15平米的小工作室也开始‘钱生钱’了。”陈野把基金持仓截图保存到“财务文件夹”:“这不是贪心,是让工作室更抗揍——等基金赚了钱,就能买更好的设备,接更大的订单。”
应急基金很快就派上了用场。6月中旬,林溪的手绘板突然黑屏,维修店说要换主板,报价600元。林墨拿出《应急基金使用守则》,在申请单上写下“设备维修-手绘板主板更换”,三人依次签字后,陈野才从基金里赎回了对应金额。“要是没这笔钱,我就得用自己的生活费垫了。”林溪拿着修好的手绘板,语气里满是庆幸,“而且有签字流程,花每一分钱都清清楚楚。”
月底核对基金收益时,三人盯着手机屏幕里的“12.56元”傻笑。林墨掏出计算器:“1200元存了20天,赚了12块5,够买三杯奶茶了!”陈野却指着收益曲线图:“别小看这12块,这是咱们第一次靠‘理财’赚钱,以后基金规模大了,收益能帮咱们交水电费呢。”他在理财笔记上补了句话:“抗风险能力=应急基金+理财收益。”
林墨把新修订的《守则》贴在墙上,补充了“基金收益每季度转入本金”“使用后7日内按股权比例补足”等条款。他特意用红笔圈出“三人签字”的字样:“这钱是工作室的‘救命钱’,必须三人都同意才能动,谁也不能搞特殊。”陈野看着墙上的守则,突然想起母亲偷偷打钱时说的“妈信你”,心里明白:信任不是口头承诺,是靠规则一点点攒起来的。
那天晚上加班时,苏晓晓(刚加入的客户部成员)看到桌上的基金收益截图,好奇地问:“你们还懂理财呀?”林溪笑着把《应急基金使用守则》递给他:“不懂就学呗,以前线上组队时总觉得‘有钱就分’,现在才知道,留着钱让工作室活下去更重要。”陈野打开电脑里的“财务规划表”,上面标着“年底应急基金目标:1万元”:“等基金涨到1万,就算遇到两个月淡季,咱们也能撑过去。”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办公室的绿植上,叶片上的水珠闪着微光。陈野把基金收益到账的短信截图发给母亲,很快收到回复:“儿子长大了,知道为以后打算了。”他看着屏幕笑了,手指在手机上敲下:“妈,以后我不仅要赚钱,还要让钱生钱,让‘锋芒’一直走下去。”
应急基金的存在像一颗定心丸,让团队少了后顾之忧。当其他工作室还在为突发支出焦头烂额时,“锋芒”的抽屉里永远躺着一笔随时能动用的资金,基金账户里的收益每天都在悄悄增长。陈野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则和数字,正在让这个年轻的团队变得更成熟、更坚韧——就像理财课老师说的:“真正的成长,不仅是赚钱的能力,更是守住钱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