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免费看东北下乡:我回姥家签到怼极品小说的网站有哪些?

东北下乡:我回姥家签到怼极品

作者:煎饼卷水饺

字数:123530字

2025-08-15 08:24:40 连载

简介

小说《东北下乡:我回姥家签到怼极品》的主角是姜佑宁,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作者“煎饼卷水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世界。如果你喜欢年代小说,那么这本书将是你的不二之选。目前本书已经连载等你来读!

东北下乡:我回姥家签到怼极品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别说了,你是下乡的知青吧!你们领导叫你,赶紧走!把人气死了你也麻烦!”

姜佑宁转头一看果然!

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对着知青们招了招手,姜佑宁一瞧,似乎还有点眼熟。

不过也对,毕竟是知青下乡,知青办怎么也得出个人来!

那人看见了姜佑宁,露出了友好的微笑。

姜佑宁点了点头。

而高亢的汽笛声响起,火车已经进站。

检票员也打开了车门,开始检票。

姜优宁点了点头,“好,谢谢同志。”

随后在孙大妈一家的帮助下去找车厢。

临走前,姜佑宁还不忘回头,“别忘了,他们俩是走了,可姜铭养还在家呢!”

因为姜铭养要等几天才有去西南的火车,所以现在还在家里。

这话如醍醐灌顶,李家人如梦初醒。

李父慌忙拉起李母,急匆匆往姜铭养家赶去。

至于会发生什么……

姜佑宁轻啧两声,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期待。

根据车票,姜佑宁很快就找到了车厢和座位。

踮起脚尖,将沉甸甸的行李塞进了头顶的行李架。

火车窗户外面,孙大妈踮着脚往车厢里张望,“以后给我们写信啊!”

姜佑宁点了点头,“嗯!”

这个时候,孙大妈递过来了一个粗布包。

“这是我赶着给你烙的饼,别嫌弃啊!”

姜佑宁接过包袱,沉甸甸的分量量让她的心也跟着一沉。

姜佑宁多了几分感动,“谢谢”

孙大妈犹豫片刻,但还是开口,“里面还有10块钱啊!别忘了啊!”

孙大妈虽然喜欢占便宜,但是也不是没数的人。

要不是四个半大小子太能吃了点,她还打算多给点钱和粮票呢!

姜佑宁急忙翻开,果然摸到个用报纸叠成的小包,“别!”

刚想要递出去,孙大妈已经往后退了好几步,“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啊!”

“呜——“汽笛声骤然响起,盖过了她未尽的话语。

火车启动,姜佑宁只能将手伸出窗外,“再见!“

火车越来越远,最后化作远处的一个黑点。

随后,孙大妈转身招呼两个儿子,“走!回家。“

回家的路上,孙大妈二儿子忍不住开口,“娘我也想吃白面饼……”

孙大妈生气,扬手就是一爆栗,“吃吃吃,我看你像大饼!”

随后更是气得直跺脚,“跟来讨债的似的,上辈子是饿死鬼啊!”

……

火车缓缓行驶在铁轨上,发出有节奏的“哐当哐当“声。

姜佑宁将包袱收起来,塞到座位底下。

根据乘务员的说明,到达辽省盘龙县那边大概要一天一夜。

这年头的火车速度慢,沿途停靠的站点又多。

不过比起那些要去大西北、大西南的,这已经算是近的了。

毕竟光是火车就得坐上个十天半个月,就别提还要换乘了。

硬座车厢的环境确实恶劣几分。

带鸡鸭的、孩子哭闹的、急着上厕所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更有人买了无座票,只能搬个小马扎挤在过道里。

不仅是硬座车厢,就连卧铺那边也见缝插针,在过道里面加放铺位。

却也构成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烟火气息。

几个身形娇小的女知青拖着与体型不符的行李包。

吃力地挪到姜佑宁身边。

她们核对了一下座椅编号,松了口气,“就是这里了。”

这年头挤火车就真是个动词。

拿的行李多,人也多,否则也不至于火车走了这么久了,才找到自己的座位。

可当她们想把行李举上行李架时,却发现不仅重,而且够不着。

乘务员正忙着检票,找来帮忙也不合适,过道里又挤满了人,情况一时有些尴尬。

乘务员正忙着检票呢!堵着火车过道,后面的人也正着急呢!

姜佑宁主动起身,“我来帮你们!”

“同志,你别,行李太……”

这个女同志还没来得及说完。

姜佑宁一手一个行李包,就甩到了行李架上,“你说啥?”

“没…没事…“一个小姑娘怯生生地回答。

另一个女知青满眼崇拜,“同志,你力气可真大!真是太感谢你了。“

姜佑宁大大咧咧的,“不用客气,大家都是下乡插队的知青,理应互相帮助。”

随后发现这几个女生都是姜佑宁的邻座,姜佑宁心里更高兴了。

和女生坐在一起,总比跟一群大老爷们挤着强。

经过一阵鸡飞狗跳,知青们终于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车厢里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由于车票都是知青办统一安排的,所以座位几乎都在一块。

不过,彼此间还带着几分初见的拘谨。

姜佑宁率先打破沉默,“各位同志好,我叫姜佑宁,这次是去辽省盘龙县插队。“

姜佑宁的自我介绍,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众人的话匣子。

一个浓眉大眼的男青年立刻接话,“我叫陈庆之,去黑省建设兵团。”

姜佑宁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姜佑宁也没想到,下个乡,还能碰见“名人”!

那男青年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爸给我起的,这人很少有人知道了!”

姜佑宁笑着解释,“我也是小时候听人说书听到的。”

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其他知青也纷纷开口:

“赵德柱,也是去辽省的。”

“钱卫国,去吉省插队。”一个身材结实的青年挺直腰板。

“要不是体检没过,我就穿上军装了。

不过没关系,在农村一样能为国家做贡献!”

作为一个“社恐”姜佑宁自然不会让话落在地上,有了她的捧场,一时间车厢内很是热闹。

角落里,一个梳着油头的男青年凑近身旁的姑娘。

“舟舟,你看这些阿猫阿狗,识得几个字就卖弄起来了。”

陈玉舟皱眉,“李百利同志,请注意你的言辞,我们之间还没有那么熟!”

李百利慌乱改口,“舟舟……不是,陈玉舟同志。

我是说,你我父母都是大学教授,要不是国家停了高考,咱们一定是大学生!

犯不着和这些才疏学浅的人一起!”

陈玉舟表情严肃,“李百利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我们都是一样支援农村的知识青年!

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是,是!你说的对,是我肤浅了!”

李百利讪笑着缩回座位,心中却多了几分愤愤。

陈玉舟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姜佑宁身上。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