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文学
一个有营养的小说推荐网站
路知晓的九世重生之路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路知晓姚丽丽完结版

路知晓的九世重生之路

作者:诗晓得

字数:92891字

2025-08-27 08:26:07 连载

简介

如果你喜欢历史脑洞类型的小说,那么《路知晓的九世重生之路》将是你的不二之选。作者“诗晓得”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路知晓姚丽丽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92891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路知晓的九世重生之路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一章:遗民医心

顺治二年,扬州十日血痕未干。长江南岸的芦苇荡中,一艘破旧医船悄然出没——知晓哥化身前明太医,在清军铁蹄下救治伤民。

这一世,他亲历王朝更迭之痛,决心以医道弥合满汉裂痕。

「第十世投放:公元1645年,长江南岸」 「身份:前明太医(代号:知)」 「天赋继承:【春风化雨】【医者仁心】【薪火相传】【过目不忘】【万邦医心】【寰宇医心】【医道永续】【医道永恒】」 「当前功德:500000」

机械音回响时,清军水师正围剿”明室余孽”。知晓哥毅然升起前朝医旗,船头刻”活人不分满汉”六字。

(系统提示:「乱世中立医疗,功德+1500」)

转机来自清将多铎中箭落水。军医束手,亲兵哭求:”哪位郎中能救大将军?” 知晓哥施以华佗缝合术,三日而愈。多铎叹:”先生何以救敌?” 答:”医者眼中只有伤患,没有敌我。”

康熙亲政后,下诏访求名医。知晓哥拒入太医署,反在京城设”满汉医堂”:满医学针灸,汉医学正骨,互授所长。

最大突破在种痘术。见满人畏天花如虎,他改良明时”旱苗法”,创”水苗法”——以痘浆染丝线塞鼻,更安全有效。 孝庄太后特旨:”八旗子弟皆种知氏痘。”

第二章:医案证道

乾隆年间,太医徐灵胎偶得《知氏医案》,惊为天人。四处寻访,终在西山茅屋见知晓哥正教贫儿识字。

“先生医案载’烟草性燥伤肺’,何以证实?” 知晓哥示以实验:取烟油涂兔耳,三日溃烂;又以薄荷抵消其毒。 徐灵胎拜服:”此乃格致实学!”后著《医贯砭》特设”知氏验证篇”。

(系统提示:「推动医学实证研究,功德+2000」)

最大争议在《温病条辨》。叶天士提出”卫气营血”辨证,太医斥为异端。知晓哥却助其验证:于疫区设对照医帐,果然温病与伤寒治法迥异。 更发现石膏退高热、犀角治神昏之效,载入《温病新编》。

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时,得知晓哥指点,增补西洋金鸡纳、烟草等外来药。特注:”多蒙知公教以实验之法,正药性三百余种。”

第三章:皇朝疫劫

嘉庆年间,云南霍乱沿商路北传。太医沿用伤寒方,死者枕藉。知晓哥急赴通州漕运码头,发现病从口入。

创”防疫三要”:沸水饮、石灰净、患者隔。更发明”口服补液盐”——糖盐+苏打+净水,救活无数脱水者。

(系统警告:「霍乱大流行,死亡率80%」)

保守派阻挠:”古方无此治法!” 知晓哥当众实验:取患者呕吐物喂鸡,鸡死;煮后再喂,鸡活。 遂有民谣:”知公煮粪救京师,太医墨守误苍生。”

道光年间,西洋传教士携牛痘术来华。知晓哥非但不拒,反比较人痘、牛痘优劣,著《痘疹精要》: “人痘如走索,牛痘如平途。” 助其在全国推广,慈禧特赐”痘疹天尊”匾。

第四章:西医东渐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焚圆明园。军医沃尔逊见一老者救治双方伤兵,惊其手法——竟用麻醉截肢术!

“先生从何习得西洋外科?” 知晓哥示以《华佗神方》:”此术中华本有,惜乎失传久矣。” 更指出沃尔逊消毒不足:”刀具当沸煮,绷带需蒸熏。”

(系统提示:「促进中西医汇通,功德+2500」)

后合办”中西医局”,共抗京郊鼠疫。沃尔逊寄书伦敦:”中国有知公者,其术融贯东西,尤重预防,胜我辈多矣。”

最大贡献在解剖学。知晓哥获赠《人体解剖图》,非但不避”亵渎”,反补注经络穴位:”西洋重形质,中医重气化,当合参。” 此图后成《医林改错》蓝本,王清任叹:”得知公启迪,乃敢言脏腑实形。”

第五章:赤十字光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败。知晓哥见日军残杀伤兵,愤而悬”知”字医旗于战场,仿瑞士红十字例救死扶伤。

日将大山岩令:”此旗所在,不得射击。”后赠佩刀:”先生仁心,超越国仇。”

(系统提示:「开创战场中立医疗,功德+3000」)

庚子国变时,八国联军屠城。知晓哥率弟子救民,更以多国文字书”此处为医院”,贴满东交民巷。 俄兵欲烧医馆,忽倒地抽搐——原是霍乱!知晓哥反施救,俄营遂传:”东方圣者,不可犯。”

最深远影响在红十字启蒙。知晓哥助传教士译《日内瓦公约》,更倡”中华应立赤十字会”。 盛宣怀后来奏:”西人赤十字会,实与知公战场救伤一脉相承。”

第六章:医育薪传

同治年间,知晓哥见民间医者良莠不齐,首创”医学堂”:设基础、临床、药科三年制。

教材自编《医学三字经》:”医之初,性本善,习经典,参实验…” 更要求学员必学西医解剖、化学检验。

(系统提示:「建立现代医学教育,功德+2800」)

最大阻力来自科举思维。学子只重背诵,轻实践。知晓哥设”临床考核”:未通过者不得行医。 太医抨击:”草菅人命!” 他反邀太医观摩手术——弟子以麻醉术切除巨瘤,患者谈笑自若。

光绪帝闻讯,特旨:”太医院增设格致科,习知氏医学。” 后派出首批留洋医学生,皆从医学堂选拔。

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时,开篇即言:”承知公遗教,医道当融贯古今中西。”

第七章:末世曙光

宣统三年,武昌枪响。知晓哥已百岁高龄,仍率红十字队救治军民。见少年伤员恐惧,温言道:”老朽历明清易代,民国维新,唯医道永存。”

最感人一幕在颐和园。清室御医拒治革命军伤兵,知晓哥慨然接手:”朝代可替,仁心不可替。” 末代太医惭而相助,满汉医者首次共组医疗队。

(系统提示:「跨越政见救治伤患,功德+3500」)

晚年隐于西山,整理《三百年医案》。忽见东北鼠疫消息,急遣弟子携防疫法驰援。 伍连德得其书信,采用隔离消毒之法,终控疫情。后言:”知公防疫策,实奠近代公共卫生基石。”

最意外传承在日本。军医森鸥外曾战场受教,后著《知氏医道论》:“其人道主义精神,当为东亚共遵。”

第八章:千秋医脉

1912年元旦,知晓哥遥闻民国成立,含笑而逝。遗训: “医道无新旧,惟真是从; 仁心无古今,惟善是守。”

弟子分散各方: 有建中西医结合医院; 有著书立说传承医道; 更有投身革命救护——后来八路军卫生部长钱信忠言:”少时读《知氏战伤救急》,受益终身。”

1950年代,新中国发掘中医宝库,《知氏医系全书》重现于世。周恩来特示:”此乃民族医学瑰宝,当深入研究。”

1990年代,WHO认证针灸疗效,文件附录载:”最早系统记录见于中国知氏《针灸实验录》。”

2010年,故宫博物院发现康熙御题”医道贯通”匾,原为褒奖知晓哥满汉医学融合之功。

(系统结语:「第十世功德:1000000。达成成就:【大医精诚】。清祚虽终,医道永昌」)

千年医灯,至此光耀寰宇。而知晓哥的旅程,仍在继续…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