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权倾朝野:艳骨谋臣》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春风扶我上青天”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沈砚辞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12881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权倾朝野:艳骨谋臣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离童生试只剩三日,吴县的空气里都飘着紧张的气息。沈砚辞把那本被踩破的《论语》残卷用粗线仔细缝补好,依旧每天揣在怀里,只是翻书时动作更轻了 —— 书页脆得像枯叶,稍一用力就可能再裂开。
这天去书院,周先生叫住了他,从书箱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四书集注》,递到他面前:“沈砚辞,这本你拿着,比你的残卷全些,考前再看看,或许有用。”
沈砚辞愣住了,看着那本封面虽旧却平整的书,指尖微微发颤。他知道《四书集注》是童生试的必看典籍,自己那本残卷缺了大半,好多内容只能靠听课时记的笔记拼凑。他慌忙摆手:“先生,这书太贵重了,学生不能要。”
“拿着吧。” 周先生把书往他怀里塞了塞,眼里带着温和的笑意,“我年轻时也穷过,知道没书读的苦。你是个好苗子,别因为一本好书误了前程。这书不用还,等你将来考中了,再传给需要的寒门学子就好。”
沈砚辞紧紧抱着书,眼眶瞬间红了。他对着周先生深深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哽咽:“谢先生!学生定不负先生所望!”
周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考,别紧张,把你平时的本事拿出来,一定能中。”
那天的课,沈砚辞听得格外认真。怀里的《四书集注》带着淡淡的墨香,像是有股暖流顺着指尖钻进心里。王元宝看到他手里的新书,脸色难看地别过头,没再过来找茬 —— 想来是周先生私下里敲打了他。
下课后,沈砚辞抱着书往家走,脚步比往常轻快了许多。路过镇上的布店时,他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挂着的青布长衫,指尖下意识攥紧了衣角。他身上的旧棉袄补丁摞着补丁,袖口磨得发亮,要是穿着这样去考试,怕是会被考官笑话。可一想到家里的境况,他又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继续往家走。
回到家时,苏婉娘正坐在灶台边,手里拿着一块青布,对着油灯比划着。看到沈砚辞回来,她立刻把布叠好,藏到身后,笑着迎上去:“砚儿,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是不是先生夸你了?”
“嗯!” 沈砚辞把怀里的《四书集注》拿出来,献宝似的递给她看,“先生给我的,说考前看这个有用!”
苏婉娘接过书,小心地翻了两页,眼里满是欢喜:“好,好,有了这本书,咱们砚儿肯定能考中!” 她把书放回沈砚辞手里,又转身去灶台端粥,可沈砚辞还是瞥见了她藏在身后的青布 —— 那布的颜色,和布店里挂着的长衫一模一样。
夜里,沈砚辞看书到深夜,眼皮越来越重,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听到窗外传来轻微的 “沙沙” 声。他揉了揉眼睛,走到窗边,看到苏婉娘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就着月光缝补什么。
院里的月光很亮,能看到她手里拿着的青布,还有针线在布上穿梭的影子。她的头垂得很低,时不时要揉一揉眼睛,手指上还缠着布条 —— 定是白天缝补时又被针扎破了。
沈砚辞心里一紧,推开门走出去:“嫂子,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苏婉娘吓了一跳,手里的针线差点掉在地上。她慌忙把手里的东西往身后藏,笑着说:“没什么,就是睡不着,出来透透气。你怎么还没睡?快回去看书,别着凉了。”
“嫂子,你在做什么?” 沈砚辞走过去,看到石凳上放着一件快缝好的青布长衫,领口和袖口都缝得整整齐齐,针脚细密得像机器织的。
苏婉娘见瞒不住了,只好把长衫拿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眼看要考试了,你那旧棉袄太破,穿着去考试不像样。我前几天去布店买了块青布,想给你做件新长衫,让你穿得精神些。”
沈砚辞拿起长衫,布料是粗布,却洗得干干净净,带着淡淡的皂角香。他比了比,大小刚好合身 —— 苏婉娘定是偷偷量过他的旧衣服。他看着苏婉娘眼里的红血丝,还有手指上缠着的布条,心里像被温水泡过,又暖又酸。
“嫂子,你又熬夜了。” 他把长衫叠好,递回给她,“别做了,我穿旧棉袄就行,不碍事的。”
“那怎么行?” 苏婉娘把长衫抢回来,又拿起针线,“考试是大事,得穿得精神些,考官看着也舒服。你快回去睡,我再缝一会儿就好,明天就能穿了。”
沈砚辞没再劝,只是坐在她身边的石凳上,陪着她。月光洒在两人身上,院里很安静,只有针线穿过布料的 “沙沙” 声,还有远处偶尔传来的狗吠。沈砚辞看着苏婉娘低头缝补的样子,突然觉得,不管这次能不能考中,有这样的嫂子在身边,就是他最大的福气。
天快亮时,苏婉娘终于把长衫缝好了。她把长衫递到沈砚辞面前,眼里满是期待:“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沈砚辞接过长衫,穿在身上。青布长衫很合身,长度刚好到脚踝,袖口也不宽不窄。他低头看着身上的新衣服,又看了看苏婉娘疲惫却欢喜的脸,突然觉得眼眶发热。
“嫂子,很好看,谢谢。” 他轻声说。
“好看就好,好看就好。” 苏婉娘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快去洗漱,我给你煮了鸡蛋粥,吃完再好好看会儿书。”
那天的鸡蛋粥,沈砚辞吃得格外香。苏婉娘坐在他身边,看着他喝粥,又看着他翻书,嘴角一直带着笑意。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沈砚辞身上的新长衫上,也落在桌上的《四书集注》上,把寒酸的茅草屋照得亮堂堂的。
沈砚辞翻着书,心里一片平静。他知道,童生试很难,前路也还有很多坎,可只要有嫂子的支持,有先生的鼓励,他就什么都不怕。他轻轻摸了摸怀里的《论语》残卷,又看了看身上的新长衫,暗暗在心里说:这次,一定要考中,为了嫂子,为了先生,也为了自己的青云路。
窗外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他加油。屋里的粥香还没散,混合着淡淡的墨香,成了这个清晨最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