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想要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历史古代小说吗?那么,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将是你的不二选择。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天涯沦落人001创作,以无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更新383938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奇幻之旅吧!
盘点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咸阳宫的青铜灯盏在晨光中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嬴政身着玄色龙袍,端坐在御座之上,目光如炬,紧紧锁定在重新亮起的天幕上。三日前南明陷入困境的画面仍历历在目,此刻光幕上已展现出新的历史困境:“与此同时,尽管南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但江南、岭南等大部分地区并未直接遭受战火波及。数十年间,人丁持续增长,土地开垦已达极限。起初,商人开设的工场尚能吸收部分流民,然而到了 17 世纪 70 年代末,流民数量已突破五百万,远超工场吸纳能力,无数流民聚集在城镇边缘,嗷嗷待哺,社会动荡一触即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李斯拄着拐杖,上前几步,指着画面里流民在南京城外搭建的棚屋区,瘟疫肆虐,饿殍遍地的场景,花白的胡须因痛心而颤抖,“秦自商鞅变法以来,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就是为了让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吃。这南明本末倒置,纵容商人开设工场,忽视农业,如今流民遍野,实属活该!”
嬴政指尖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玉案,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画面中南明议政院紧急会议的场景,当看到有人提出 “驱流民入东南亚,以战养战” 的议案时,始皇帝缓缓开口:“秦律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就是为了防止人口过度集中,土地不足。这南明人口激增,却无应对之策,竟想出驱民为盗的法子,简直是饮鸩止渴!”
天幕的解说声响起:“面对空前的流民危机,南明议政院经过数月争论,最终决定推行‘北守南攻’策略。在淮河沿线加固防线,坚守不出;同时,将数百万流民武装起来,发放武器,在明军的指导下,南下东南亚,从土著手中抢夺土地。1680 年,南明正式颁布《圈地律》,规定:凡大明疆域之外的土地,只要占领后服从南明中央管辖,缴纳赋税,接受驻军,那么从土著手中抢夺的一切财物、土地皆归个人所有 —— 能抢万亩地,便可成为万亩地的主人。”
刘彻在未央宫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铜爵被震得叮当作响。“残暴!简直是残暴至极!” 他指着画面里流民在明军监督下,手持简陋武器,向东南亚土著村落发起进攻的场景,气得浑身发抖,“当年朕开拓西域,虽也用兵,但从不滥杀无辜,更不会驱使百姓去抢夺土地!这南明为解决流民问题,竟不惜让百姓沦为强盗,与匈奴何异!”
卫青持剑侍立在旁,眉头紧锁:“陛下息怒。南明此举,实乃无奈。当年我朝初年,也面临人口增长,土地不足的问题,高祖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继续推行,才缓解了矛盾。这南明若能推行均田制,或许能解决流民问题,而非驱民为寇。”
“均田制?” 刘彻霍然起身,看着画面里《圈地律》颁布后,流民们群情激愤,高呼着 “抢地发财” 的口号,涌向东南亚的场景,“这《圈地律》与均田制简直是天壤之别!均田制是国家将土地分配给百姓,让其安居乐业;这《圈地律》是鼓励百姓去抢夺他人土地,只会引发无穷无尽的战乱!”
两仪殿内,檀香袅袅,李世民正凝视着天幕上的画面,手指轻轻捻着一枚棋子,陷入沉思。画面中,流民武装在东南亚烧杀抢掠,土著居民奋起反抗,双方死伤惨重,尸横遍野,曾经的良田变成了战场。
“以暴制暴,终非长久之计。” 长孙无忌站在一旁,看着画面里的惨状,忧心忡忡地说道,“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驱使百姓从军,最终引发隋末大乱。这南明驱使数百万流民南下东南亚,若不能妥善安置,恐会重蹈覆辙。”
李世民点了点头,将手中的棋子轻轻落在棋盘上:“当年朕平定窦建德后,推行均田制,让百姓休养生息,才开创了贞观之治。这南明若能借鉴我朝经验,将流民迁往江北,开垦荒地,或许能解决问题。而非让他们去东南亚送死。”
“然也。”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南明商人趁机向流民出售武器、粮食,大发战争财的场景,“这南明商人唯利是图,竟利用国难发财,若不加以节制,必致国家动荡。”
宣和殿内,赵佶放下手中的画笔,目光落在天幕上《圈地律》的内容上。当看到 “能抢万亩地,便可为万亩地的主人” 时,他不由得感叹:“此乃饮鸩止渴啊。当年朕为修建艮岳,耗费巨资,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引发方腊起义。这南明为解决流民问题,竟鼓励百姓抢掠,只会激起更大的反抗。”
蔡京在一旁躬身道:“陛下圣明。东南亚土著虽弱,但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定会联合起来,反抗南明流民的侵略。到那时,南明不仅解决不了流民问题,还会陷入东南亚的战争泥潭,难以自拔。”
赵佶摇头,“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希望这南明能早日醒悟,停止这种荒唐的做法。”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崇祯帝的目光死死盯着天幕上流民在东南亚烧杀抢掠的场景,手指紧紧攥着拳头。“罪孽!罪孽啊!” 他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悲哀,“朕当年虽也面临流民问题,但从未想过用这种方式解决!这南明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在给祖宗丢脸!”
王承恩跪在地上,低声道:“陛下,南明也是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或许…… 或许能暂时缓解流民危机。”
“暂时缓解?” 崇祯帝惨笑一声,指着画面里土著居民用简陋的武器与流民武装殊死搏斗的场景,“这只会激起更大的仇恨,引发更多的战乱!流民问题非但解决不了,还会让南明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养心殿内,西洋钟滴答作响,康熙端坐在御座上,看着天幕上的画面,神色平静。当看到南明颁布《圈地律》,驱使流民南下东南亚时,他缓缓开口:“自取灭亡。”
索额图在一旁道:“陛下圣明。南明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数百万流民本可成为劳动力或士兵,却被驱往东南亚送死,实在是愚蠢至极。我大清可趁机南下,一举灭亡南明。”
康熙摇头,“不急。南明虽行此蠢事,但短期内或许能掠夺一些财富,缓解危机。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等待他们内部矛盾爆发,再趁机而动。”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圈地律》颁布后,数百万流民如潮水般涌向东南亚。在明军的支持下,他们凭借数量优势和简陋的武器,对东南亚土著村落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许多土著部落被灭族,土地被抢占,财物被掠夺。南明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建立了许多移民据点。”
“秦灭六国,开疆拓土,靠的是精锐的军队,严明的纪律,而非这种野蛮的抢掠!” 李斯看着画面里流民武装将土著居民捆绑起来,当作奴隶贩卖的场景,激动地说道,“这南明的做法,与未开化的蛮族何异!”
嬴政看着画面里南明在东南亚设立的移民据点,虽然简陋,但已有初步的城镇雏形,眉头微皱:“虽手段残暴,但也确实扩大了疆域。当年秦攻百越,也死伤惨重,但最终将百越纳入版图,促进了民族融合。这南明若能在占领后推行教化,或许能将东南亚真正纳入版图。”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流民在东南亚开垦荒地,种植水稻的场景,叹了口气:“以如此残暴的方式开拓疆土,即便成功,也难以长久。当年朕开拓西域,不仅用兵,还派遣使者,传播中原文化,与西域诸国互通有无,才使西域长治久安。”
卫青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民心向背,乃治国之根本。这南明用抢掠的方式占领东南亚,失去了土著民心,迟早会被赶走。”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东南亚的局势,神色凝重。“占领易,治理难。” 他指着画面里流民与土著之间的冲突不断,小规模的反抗此起彼伏的场景,“这南明若不能采取安抚政策,化解矛盾,东南亚终将成为拖累国家的包袱。”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当年朕平定突厥后,采取羁縻政策,保留突厥的部落组织,任命其首领为官员,才稳定了北方局势。这南明若能借鉴此法,或许能稳定东南亚。”
“然也。” 李世民看着画面里南明官员在东南亚强制推行中原文化,禁止土著语言和习俗的场景,“强制同化,只会适得其反。文化融合,需要时间和耐心,而非暴力。”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南明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的地图,叹了口气:“用鲜血和仇恨换来的疆土,终究是不稳固的。当年我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虽失去了一些土地,但换来了百年和平。这南明一味扩张,恐难长久。”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南明在东南亚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土地,短期内国力或许会增强。但长期来看,隐患无穷。”
赵佶点头,“但愿他们能及时收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南明在东南亚的 “成果”,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开疆拓土,本是好事。” 他喃喃自语,“可为何要用如此残暴的方式?这只会让天下人唾弃。”
王承恩劝道:“陛下,或许南明也是无奈之举。只要能解决流民问题,稳定国家,手段或许…… 或许可以不必过于计较。”
“不必计较?” 崇祯帝怒视着王承恩,“百姓的生命,民族的尊严,岂能不计较?这南明的做法,与禽兽何异!”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在东南亚的扩张,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微笑。“野蛮扩张,根基不稳。” 他对索额图道,“传令下去,密切关注南明在东南亚的动向。一旦他们陷入战争泥潭,无法自拔,便是我大清南下之时。”
索额图躬身领旨,“陛下圣明。”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解说声响起:“随着流民不断涌入东南亚,南明与东南亚土著的冲突愈发激烈。一些较大的土著王国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对抗南明流民武装和明军。1680 年末,双方在湄公河流域展开大战,死伤数以万计,东南亚彻底沦为绞肉机。”
“果然如此!” 李斯看着画面里惨烈的战斗场景,感叹道,“秦攻百越,虽也遭遇抵抗,但很快便平定。这南明驱使流民作战,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岂能不败?”
嬴政看着画面里南明军队在湄公河大战中节节败退的场景,冷哼一声:“驱民为兵,本就不可取。这些流民未经训练,毫无纪律,只会烧杀抢掠,一旦遇到强敌,便会一溃千里。这南明的‘北守南攻’策略,终将失败。”
刘彻在未央宫看着画面里流民武装四散奔逃,被土著联军追杀的场景,叹了口气:“自作自受。这南明为解决流民问题,却引发了更大的战乱,真是愚蠢至极。”
卫青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这南明若不及时调整策略,撤回流民,恐怕会在东南亚损失惨重,国力大损。”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惨状,神色复杂。“这便是以暴制暴的下场。” 他感叹道,“当年朕在玄武门之变后,采取宽容政策,重用李建成、李元吉的旧部,才稳定了朝局。这南明若能对东南亚土著采取安抚政策,或许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长孙无忌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战争只会带来仇恨和破坏,和平才能带来发展和繁荣。这南明若能明白这个道理,或许还能挽救危局。”
宣和殿内,赵佶看着画面里的惨状,闭上了双眼,不忍再看。“造孽啊…… 这南明究竟要杀多少人才能罢休?”
蔡京在一旁道:“陛下,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只希望这场战乱能早日结束,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赵佶摇头,“难了…… 仇恨一旦种下,便很难化解。这东南亚的战乱,恐怕会持续很久。”
乾清宫内,崇祯帝看着画面里的惨状,泪水无声滑落。“朕真的不敢相信,这是大明的后代所为。” 他喃喃自语,“他们忘记了太祖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初衷,忘记了仁政爱民的祖训,实在是可悲可叹!”
王承恩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养心殿内,康熙看着天幕上南明在东南亚的惨败,神色平静。“时机快到了。” 他对索额图道,“传令下去,做好南下的准备。一旦南明在东南亚的战事失控,我们便即刻出兵,一举灭亡南明。”
索额图躬身领旨,“陛下圣明。”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淡去,解说声响起:“南明的‘北守南攻’策略和《圈地律》,虽然在短期内掠夺了大量土地和财富,缓解了部分流民危机,但也引发了东南亚的长期战乱,使南明陷入了新的战争泥潭。淮河防线的压力依然巨大,清廷虎视眈眈,南明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嬴政看着天幕消失的方向,冷哼一声:“此乃亡国之兆。”
刘彻在未央宫踱来踱去,神色凝重。“这南明,怕是再也回不了头了。”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重新拿起棋子,陷入沉思。
赵佶在宣和殿内,放下画笔,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崇祯帝在乾清宫内,闭上双眼,仿佛已经看到了南明灭亡的结局。
康熙在养心殿内,目光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清军南下,一统天下的场景。
各朝宫殿内,帝王们心思各异,但都清楚,南明的这一决策,已经将其推向了更加危险的边缘。
欲知南明能否摆脱困境,且听下回分解。